-
相关文章
古人的环保意识阅读理解题附参考答案
2023-08-05 21:57:52追求与舍弃阅读答案
2023-08-14 07:16:52刘心武漫话阶梯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3-08-10 19:31:17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阅读题及答案
2023-08-11 12:39:41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古人的环保意识阅读理解题附参考答案
2023-08-05 21:57:52追求与舍弃阅读答案
2023-08-14 07:16:52优美的冬至祝福语45句
2023-08-09 13:02:09刘心武漫话阶梯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3-08-10 19:31:17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荣,而非高考掐尖》的阅读答案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荣,而非高考掐尖》的阅读答案
中国青年报:据悉,许多名校以轮番游说、提供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方式进行“掐尖大战”。您在招生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李越:对高分考生的争夺确实存在,一些家长甚至与高校“讨价还价”。一些高分考生的家长会直接说:“考了多少分、想上什么专业,你给不给?不给就报其他大学。”还有一些家长,在多所高校之间“钓鱼”,期望获得奖学金、专业保证等优惠条件。对优秀生源竞争过激,会导致高校对考生“有求必应”,甚至不惜砸巨额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这对考生其实并不好,对社会诚信体系也会产生负面冲击。比如签订预录取协议会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伤害。
中国青年报:伤害在哪儿?
李越:比如考生A考了615分,B考了614分,按照正常的录取程序,A应该在B之前投档录取。但如果在招生咨询过程中,B先与某高校签订了某专业的预录取协议,当A也向该高校咨询时,招生者为了确保与B的预录取协议,很可能以“分数不够”等理由劝退。因为信息不对称,A就受到不公正待遇。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名校热衷“掐尖”?
李越:“掐尖”也叫“选优”,任何成功的教育,优秀的学生和老师都必不可少。最好的学校肯定有最好的学生。
在当前社会诚信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在高考体制下,分数就是规则。高校在秉持按分数排序的原则时,也就是在维持社会公平。
现在大学和中学的信息沟通不充分,中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的了解很少。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更多地依据录取分数线高低来判断一所大学的优劣。而尖子生就是一个标志,在各自学校和地区都有着示范作用。高分学生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会为下一年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
中国青年报:考分排名真能显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
李越:两者并不直接挂钩。我们之前在安徽录取的一个学生去年获得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一万三千多本科生中只有5名能获此殊荣。这位同学不仅成绩非常好,也非常聪明,素质全面。但这位同学却是当年清华大学在安徽所招学生中分数最低者之一。可见,高考成绩相差三五分,并不能说明学生优秀与否。
虽然证明高一分的学生一定比低一分的学生强不容易,但是要证明低一分的学生比高一分的学生强肯定更困难。所以说,除非有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方式,分数这个规则在当前社会不能破,否则一放就乱。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掐尖”无异于鼓励应试教育。您怎么看?
李越:加重应试教育的.不是“掐尖”,而是高考制度本身。由于公平的压力,分数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才是症结所在。高校当然欢迎素质教育,但关键是素质如何评判。
中国青年报:您从事招生工作20多年,名校“掐尖”一直就有吗?
李越:真正的“掐尖”,是在志愿填报方式从估分填报改为出分填报之后。现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采取“出分报、大平行”的填报方式,出分以后高分考生很容易找到,所以争抢高分学生的程度也就更激烈。
中国青年报:报考方式是不是应该作出调整?
李越:从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角度讲,相对合理的填报方式是“考前报、大平行”。不过,实行考前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充分畅通。学生考前报志愿,不仅要对自身实力有较为明确的判断,还要对自己在本省、市的相对位置有合理把握,而后者需要本省、市各中学能够充分沟通,比如进行联合模拟考试等。目前全国实行考前报志愿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多数省、市由于城乡差异比较大,信息较闭塞地区的中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的相对位置,考前报的风险就非常大。
中国青年报:不“掐尖”的话,高校之间应该比什么?
李越:高校应该引以为荣的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常常被人提起,堪称一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11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录取协议的签订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会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的伤害,也就会对社会诚信体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B. 中学生对大学各方面情况了解很少,只能依靠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以及尖子生的去向来对大学进行判断,这使得高校热衷于“掐尖”。
C. 虽然说考分排名并不能完全直接地反映考生素质的高低,但是在没有更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方式的情况下,分数这个规则目前是不能改变的。
D. 成功的教育,优秀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名校都热衷于“掐尖”。而 这种选优行为又反过来加重了应试教育。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李越回答记者第一个问题时有些顾左右而言他,是通过学生家长的某些表现来证明名校间存在“掐尖大战”,方法很好,但没有准确回答记者的提问。
B. 李越用“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 拔方法”来评定目前的高考,说明高考尽管存在弊端,但依然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 方法。
C. 李越列举之前清华大学在安徽录取的分数比较低的学生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事情主要是为了说明高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低。
D. 北京、上海使用的“考前报,大平行”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目前相对合理的,可以有效避免“掐尖大战”,李越认为应该尽快推行这种志愿填报方式。
E. 李越对大学录取中名校的“掐尖大战”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高校应该比的是为国家培养 了多少人才,而不是录取了多少高分的学生。
9. 高校的“掐尖大战”有哪些危害?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7. D 试题分析:原文有说:“加重应试教育的不是‘掐尖’,而是高考制度本身”。
8. BE 试题分析:A项,李越用“对高分考生的争夺确实存在”明确回答了大学名校之间存在“掐尖大战”,没有回避问题,例句家长的表现是为了说明“进掐尖大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C项,“高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低”与文意不符,原文为“高考成绩相差三五分,并不能说明学生优秀与否”。D项,“认为应该尽快推行这种志愿填报方式”错,李越解释了这种方式还不能全面展开的具体困难,并没有认为要尽快推行这种方式。
9. ①助长了考生家长的投机心理。高分考生的家长会跟高校讨价还价,要求奖学金、专业保证等优惠条件。②加大了高校办学成本。高校可能不惜砸巨额奖学金与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③对其他考生造成潜在伤害。因为已经与某些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而录取名额是一定的,会造成其他高分学生 不能被录取。④对社会诚信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访谈的题目,访谈的内容是高考“掐尖”的问题,题目的要求答出这种凡是的 危害,答题分关键是在受访者的谈话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然后按照不同的角度分析雷整理即可,如,根据文中的“在当前社会诚信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方法。在高考体制下,分数就是规则。高校在秉持按分数排序的原则时,也就是在维持社会公平”,可以概括为“对社会诚信体系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