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冬天阅读答案十五篇)
2023-08-06 08:30:01读碑阅读答案
2023-08-09 06:30:00冯峥的圆明园祭阅读答案
2023-08-07 09:08:48敲门的阅读答案
2023-08-06 18:14:37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生活美好句子
2023-08-03 22:45:11给朋友的妇女节祝福语微信集合48句
2023-08-13 20:43:50精选妇女节快乐的祝福语大汇总20句
2023-08-09 11:11:19给朋友的妇女节QQ祝福语39句
2023-08-10 19:57:35
《第一次到苏州》阅读答案
《第一次到苏州》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迸。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著。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饭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丁样的坦然。我知道这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海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做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拔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1.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做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已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②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玻,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宫,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2.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这句话深刻地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串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
3.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请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捏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辍落的汗珠。”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亲和富庶的原因。
5.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做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地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第一次到苏州》阅读答案2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16.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
17.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3分)
答: ▲
18.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答: ▲
19.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3分)
答: ▲
2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4分)
答: ▲
【答案】
16.(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17.(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18.(1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 (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9.(1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2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20.(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