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2023-08-16 03:08:08 高考在线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参考答案:

  7.(1)(2分) C

  (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

  (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答对两点给满分)

  两首对比赏析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种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比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

  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乡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的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家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战士的乡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