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芳树阅读答案

2023-08-06 19:48:51 高考在线

  芳树阅读答案1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注] ①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②三阳:早阳、正阳、晚阳。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③欲寄边城客:为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1)本诗是一首 题材的诗(2分),是一首 诗(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1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分)

  芳树阅读答案赏析李爽

  (1)思乡诗(2分,如答借景抒情诗给1分,答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或边塞诗不给分),古体诗(1分)。

  (5分)(2)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2分)本诗前面六句通过自己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出长年漂白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作者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3分)

  芳树阅读答案2

  《芳树》

  丘迟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1、漠漠:紧密分布或大面积分布的样子

  2、离离:为盛多貌、浓密貌、井然有序貌、旷远貌;空貌、明亮貌;光鲜貌、引申为光彩、光荣、清晰貌;分明貌、隐约貌、若断若续貌;相连貌、懒散疲沓貌、飘动貌;摇荡貌、轻细貌、

  3、晖:日光,光辉。光辉和祥瑞全都聚集

  4、华池: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2.景色佳丽的.池沼

  5:覆 : fù 遮盖 6: 颖 1.禾的末端

  7: 掇,拾取

  丘迟(464—508)南朝梁文学家。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灵鞠之子。初仕齐,官殿中郎。入梁,官司空(一作司徒)从事中郎。诗文传世者不丘迟能诗,工骈文,辞采逸丽。钟嵘说“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诗品》)。但他最负盛名的不是诗,而是骈文《与陈伯之书》。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朝武将,对梁有功,也有罪。故文章从晓之以大义、动之以真情两个方面入手来劝降,文辞委婉,情深义明,切中要害。最后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用江南风物打动陈伯之的故国之思,情景交融,清新明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陈伯之接到这封劝降书后,立即率部归降了梁朝。

  《芳树》南北朝沈约

  发蕚九华隈。开跗寒露侧。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霜雪交横至。 对之长叹息。

  1:wēi隈:角落 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2:九华:.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旧称 九子山。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

  3:跗:Fū花的根部 4:氤氲:烟云或气体极盛貌

  5:宿昔:经久;经常 6:飚:狂风 旋风:

  7:举:攻取: 8:交横:纵横交错

  沈约: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试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枝繁叶茂,芳香四溢。

  不同点:丘迟诗芳树不仅仅果实垂地,而且芳香四溢。

  沈约诗芳树突然遭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叹惋惜。

  2、比较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丘迟诗中乐观的向上快乐的。

  沈约诗让人伤心悲观的

  丘迟极言芳树美好,给予自己不同凡响的抱负和坚贞不移的节操。

  沈约诗通过芳树在寒风中受风霜雨雪侵袭衰败零落的咏叹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被贻误损伤的哀伤,表达了对邪恶势力憎恨和对被摧残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