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五篇

2023-08-05 12:56:55 高考在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2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皆若空游无所依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乙文以 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都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乙文则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 甲文的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都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 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甲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乙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参考答案:

  9.(3分)D

  10.(3分)A

  11.(4分)(评分说明:关键词有一个词没解释到位扣1分)

  (1)(2分)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关键词:犬牙、差互)

  (2)(2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关键词:固、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3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①三百闾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③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临淄,齐国都城。②闾,里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③不肖,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才美不外见。(《马说》)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齐之临淄三百闾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然则何为使子?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楚人以晏子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是鱼/之乐也。

  B.安知/鱼之乐?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然则/何为使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②其贤者使使贤主。

  (4)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同为善辩之人,庄子与晏子的语言艺术都非常的高超。从选文来看,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从感情表达和辩论技巧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D

  (2)A

  (3)①楚国人在正门边上开了个偏门来迎接齐使晏子好以此羞辱他。

  ②有才能的人,大王派他出使贤明的君主。

  (4)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

  (5)示例:欣赏晏子,感情表达:晏子不畏强国,全力维护自己个国家的尊严。辩论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见:同“现”,表现。后句句意: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见:拜见。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句句意: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为:对,向。后句句意: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为:为什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后句句意:楚王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以: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A.错误;句意为: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故断句为:是/鱼之乐也。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于,在;延,迎接。句意为:楚国人在正门边上开了个偏门来迎接齐使晏子好以此羞辱他。

  ②句中重点词:贤者,有才能的人;使使,派(他)出使。句意为:有才能的人,大王派他出使贤明的君主。

  (4)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心境的把握。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也就是说写“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心情;在“鱼”的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自己的愉悦心境。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如欣赏庄子,从“超功利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和智辩”的角度来阐述;欣赏晏子,从晏子“维护国家尊严,辩论技巧环环相扣”的角度来阐述;都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文中,应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对庄子其人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两句评价性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固然;(2)顺着,沿着;(3)代词,鱼的快乐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心境旷达,视功名利禄如“腐鼠”,有着高沽愉悦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辩。(意思对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5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住见之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夫鹓雏发于南海

  D.非梧桐不止 子非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甲】【乙】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仔细研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甲】中庄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思想。【乙】文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5.(1)示例:这样写收到了讽刺尖锐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示例:不同意,因为第三者的心理,不可能掩饰到滴水不漏,总有某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也可表示同意,但须言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