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皇帝的新装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8-17 17:10:32向妈妈学习“活”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3-08-02 15:23:23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阅读题答案
2023-08-16 04:08:48有关墓 柳的阅读(附答案)
2023-08-07 18:00:12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皇帝的新装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8-17 17:10:32向妈妈学习“活”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3-08-02 15:23:23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阅读题答案
2023-08-16 04:08:48有关墓 柳的阅读(附答案)
2023-08-07 18:00:12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 ④欣然规往(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 东晋
10、代词,这 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2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2)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3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
A、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B、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D、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渔人离开时,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文中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整整齐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C、同“邀”,邀请。 D、田间小路
2、B
3、(1)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2)村中人自己说他们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1)因为桃源人不想让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4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次定州( )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要”同“邀”,邀请
②妻子儿女
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④遗憾
2.①(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
3.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
4.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三)桃花源记
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3. C(3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6
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15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
(3)选贤与能(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便舍船 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小题3】.、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答案:
【小题1】(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 同 邀 邀请 )
(3)选贤与能( 同 举 推举 )(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C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 物质上富有 精神上文明、和谐 ,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 或 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或 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 老有所终……己。 或: 人人都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7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
(3)处处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
(4)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2.D
3.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4.(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源中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田间小路(2)整齐的样子(3)妻子和儿女(4)从前的、旧的
2.(1)(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村人为桃源外的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而叹惋,为世人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而叹惋。
4.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地方。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甚异之(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
2、(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5、“略”。符合社会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0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7.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诚不可缺 (4)卒亡天下
9.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坛而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吾闻二世少子也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答案:
7.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2分,每空1分)
8.(4分,每小题1分)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9. D
10.(4分,每句2分)
(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1.
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1分)《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1)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1)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1分)《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1)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1)
译文: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还家( )
④怡然自乐( )
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2.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2.下列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4.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古诗,对比这篇文章,回答问题。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从《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对比来看,描写的生活有怎样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桃花源记》的主题来看,诗人为什么向往诸如《归园田居》那样的生活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渊明;东晋
2.C
3.(1)走到……尽头。(2)邀请。
4.(1)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计划还没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5.(1)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
(2)《桃花源记》寄托的是作者的社会理想,但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不可能实现,他只得遁世而居。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
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5.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7.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题2: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4: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其中“复”“延”各占0.5分)(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其中省略部分、“志”各占0.5分)
小题1: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2分)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小题1: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义。B中“怡然”古今的意思都为“高兴的样子”。
小题1:ACD三项表现的都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B项表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儒家、道家的思想即可。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阅读附答案1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诚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讯
C.交通 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C
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