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集合十五篇)
2023-08-06 09:52:42郑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2023-08-05 03:41:12大有作为的蓝藻阅读题及答案
2023-08-18 03:04:26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8-10 04:07:00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集合十五篇)
2023-08-06 09:52:42郑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2023-08-05 03:41:12大有作为的蓝藻阅读题及答案
2023-08-18 03:04:26刘南垣开喻门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8-10 04:07:00
淡之美阅读答案三篇
淡之美阅读答案1
原文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有删节)
1、(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2、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5分
3、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参考答案:
1、(1)比较衬托。(1分)
(2)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2、“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2分),
“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2分)。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明“淡,是一种至没的境界”的(1分)。(意思对即可)
3、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4分)(意思对即可)
4、DE
淡之美阅读答案2
淡之美(有删改)
李国文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 ),自如而不( ),审慎而不( ),恬淡而不( ),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2.第⑩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急趋 窘迫 狷躁 凡庸 B.急趋狷躁 窘迫 凡庸
C.窘迫 狷躁 凡庸 急趋 D.窘迫凡庸 急趋 狷躁
23.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24.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3分)
25.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26.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4分)
参考答案: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3分)
22.(A )(3分)
23.(4分)答:运用对比论证,将土耳其咖啡浓的效果和西湖龙井淡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为后文表达自己对淡的生活做了铺垫。
24.答:比如范进因为中举之后强劲持续的喜悦,疯掉了;比如打篮球时很兴奋,但持续的打很久会全身脱力,身体不适。(能体现“强劲持久的兴奋”和“负面效应”的事例即可,不一定要是自身的或典型的)
25、(3分)例1: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例2: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第一句话在强调“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的同时,也肯定了“浓到好处,不易”。
而第二句话则将两种方式并举后,用一句“我呢”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而不片面。
26.( 3分)观点明确,结合实际且能证明观点即可。
淡之美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1—44题。
淡之美(有删改) 李国文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 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 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 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 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 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 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 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⑦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⑧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⑨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⑩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 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 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⑾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 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 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⑿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41.下列对原文的解释,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油画欲突出每种色彩,而咖啡色味俱浓,体现的是浓重之美;而中国画有时淡近于无,茶则色浅味清,可体现出淡美神韵。
B.作者看来,奋斗者、进取者、所向披靡者、拥抱生活者,其浓烈人生,与从容、自如的恬淡生活者,皆可得积极人生之真谛。
C.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大空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坐标点,因为必于纵向、横向与社会各方联系,这便构成各种繁复的情感关系。
D.把人生的坐标看得太浓、太重,感情的负担就会很重;而把人生的坐标看得轻些、淡些,就会洒脱、自然,可得淡美之真趣。
E.作者不赞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箴言,认为人生之患,不在于经大懊丧、大失落,也不在于得大欣喜、大快乐。
答案:(4分)BC(A“中国画”中也有浓重的工笔画;D不是“把人生的坐标”,而是“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 看得太浓、太重:E“不赞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箴言”,于文中无着 选对1项2分;选两项,一错一对,也给2分:多选1项,减2分)
42.第三段说“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答: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分)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前面提到的诗句,过渡到后面的分析
深 刻含义有:“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非仅指“北宋”或“宋代”,而应该代指整个的“古代”或“过去的岁月”;无论过去和现在,在作者和“真正欣赏西湖的游 客”心目中,最美好的西湖,只能是“大自然的西湖”,是“容易被人接受”的体现着“淡之美”的西湖。关键词:西湖、过去、现在、淡之美。(意思对即可。第一问2分,“照应诗句”,1分;“过渡后文”1分。第2问3分,有3个关键词,2分:表达通顺流畅,1分)
43.本文是怎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5分)
答:正面论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分)正面论述:①“淡之美”接近天然,容易被人接受。②“淡之美”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加耐人“思索”。反面论述:“浓”,会造成“强劫持久的兴奋”,而这“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答对1条,1分:答对2条,3分:答对3条,5分:)
44.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一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