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活着的伤疤(节选)》阅读及答案

2023-08-04 09:36:13 高考在线

《活着的伤疤(节选)》阅读及答案

  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有些伤是很难看得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并非由于衰老,他们大都不过三十几岁的人)和深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过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病痛,小灾小病难不倒他们。

  秃手伯失去双手,一目了然,他无法瞒过谁,但是他那满胸脯的伤,却从来不让人看。

  我也只见过一回。

  有一年夏天,他一人在河里洗身子,我悄悄地游到他身边,想帮他擦擦后背,才第一次窥见他胸脯的伤疤(只听说狼差点把他的胸脯撕开)。不见则已,一见真把我吓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伤疤?我心想,他回来已有两三年,再早的伤也早该结疤,但现在看见的是血淋淋的一个胸脯。我觉得血还不住地在流,映着夕阳的光辉。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我惊奇地对秃手伯说:“伤口还在流血,可不能见水!”

  秃手伯很平静地说:“不碍事,早已不见血了,这叫红疤。很不吉利。”

  秃手伯用“手”抚摩着自己多难的胸口,叹了口气,说:“红疤,就是说这伤还没有死。”

  “还没死?”伤还有不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没有死,伤还活着。天阴下雨时它不让我安生,整个心口还像那只狼在咬我撕我。”

  我禁不住想去摸摸秃手伯痛苦的血红的胸脯,他没有阻拦我。我不敢用手摸,生怕血冒了出来。

  “愿意摸就摸摸,不碍事。”

  “疼吗?”

  “不疼。”

  是的。伤疤显然没有死。我觉得它还在折磨他,哪有不疼的伤?尤其这红疤,还活着的伤疤,更不能轻信它。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一条条隆起的弯曲的伤疤里,似乎都生出了自己的筋骨,自己的血管,自己的神经,自己的记忆,难怪它不死!

  几十年过后,我才知道伤疤也是一种生命。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记得过了好多天,我问秃手伯:“你胸脯上的那些伤疤为什么不愿意让人看见?”

  他皱着眉头说:“伤疤千万不能露给别人看,不能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

  以后我再不向他提伤疤的事。我跟他常常一起吼唱西口调。

  有关伤疤的道理,半个多世纪之前,秃手伯就对我讲过,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我的身上心灵上,带上了许多伤疤,也很大,也很深,而且有的到我死后,可能仍然活着不死,我才真正地悟知了伤疤这个活东西。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仅简单地交代了秃手伯是被狼咬伤的,却以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秃手伯的“坚强和倔强”性格,不被伤痛所击倒,不愿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立体感强的硬汉形象。

  B.“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和“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格,细致地描绘了秃手伯胸脯上的伤疤,突出其色泽之红,形状之怪,面积之大,质地之硬,从而说明他所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C.作者曾说:“所有的伤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这篇小说似乎在昭示曾经的劫难;似乎在提醒拥有的幸福,似乎在展演一种坚忍的精神,似乎在告诫未来不再重蹈覆辙……

  D.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看得见的.伤疤”,“看不见的伤疤”与“活着的伤疤”,并且把小说描写的重点放在了“活着的伤疤”上。

  E.伤疤的根究竟在哪里?本文作者通过对秃手伯的非常传神的描写,引领我们一起来思考关于生命的隐忍与刚毅,思考怎样做一个好人和坚毅的人,并且在人生路上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

  (2).“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

  3)“伤疤”是肉体创伤愈合后留下的印记,为什么说是“活着的伤疤”呢?请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6分)

  ------------------------------------------------------------------------------------------------------------------------------------------------------------------------------------------------------------------------------------------------------------------------------------------------------------------------------------------------------------------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段多余,应删去。你觉得是否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DE不给分【小题2】“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这是说那些“看得见的伤疤”,常常可以勾起人们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说“有许多一直活着”;(3分)“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是说那些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难以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2分)②以“活着的伤疤”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穿全文。小说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写到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2分)③以“活着的伤疤”为题,揭示了小说叙述描写的主要内容,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秃手伯秘不示人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2分)

  【小题4】结尾一段不可以删去。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要议论“我”半个世纪来对“有关伤疤的道理”的理解过程,以前,“我”对秃手伯的讲法不理解;(2分)而在“我”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我”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2分)这些议论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2分)由他人(“秃手伯”)的痛苦写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创伤,表达了铭记、承担历史苦痛的坦然,也潜藏着热爱生命的执著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冀,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分)(如果认为应该删去,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DE不给分(D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记叙的表达方式;E“并且在人生路上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2】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小题3】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题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