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兼爱》《非攻》阅读答案

2023-08-07 19:09:08 高考在线

《兼爱》《非攻》阅读答案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3分)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非 攻

  《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窃

  B.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这,这个

  C. 从而誉之,谓之义 誉:赞美

  D. 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行为不义”的一组是( )(3分)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④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⑤书其言以遗后世 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学说的文章。矛头直指战争,从而揭示出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的罪魁祸首。

  B.文章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就应该被处以极刑。

  C.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论证了天下君子们分辨不清义和不义,说明他们在价值判断上的混乱。

  D.本文主旨鲜明,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逻辑性强,而且恳切动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译文: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答案】

  1.B(贼:残害)

  2.C(③⑥不能直接表现)

  3.D(“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4.(1)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5.B(兹:通“滋”,更加。)

  6.A

  7.A(“战争”指不义的战争,掠夺性的战争。)

  8. (1)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奚”,“遗”,“ 知其不义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是以”,“ 辩”,“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