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怎么写
2023-08-17 23:35:21这个世界的音乐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18 04:05:08一年级下册语文月亮和云彩课文及教案
2023-08-15 19:27:1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2023-08-16 00:55:06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迎接双十一口号句子90句最新
2023-08-04 05:21:41最新五一劳动节祝福语简单文案100句
2023-08-07 20:26:40关于社会推广普通话倡议书五篇
2023-08-05 08:30:3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怎么写
2023-08-17 23:35:21
跨越百年的美丽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学习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谁的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词。
3、交流: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美丽”。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请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交流: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大声朗读,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四、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我们什么启迪?
五、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六、作业:
课下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资料:
1、文章第2段的场景描写如此详尽,究竟有无必要?
这一段场景描写体现了记者出身的梁衡用笔的老练与细致。我们来看看这段场景描写中对台下听众群体描摹的3个词语——“人声鼎沸”、“肃然无声”、“全场震惊”。为何“人声鼎沸”?仅仅是为了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距而激动不已吗?为何居里夫人上台后立即“肃然无声”?仅仅是出自于对演讲者的尊重吗?我们来看看下文梁衡提到的一笔——“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以及后文第4段中的那句“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的头上”,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在暗示我们:长久以来科学界就是一块男子的世袭领地,而身为女子的居里夫人想要在这块领域中有所作为,甚至于取得成就,并最终踏上一个国家科学院的讲台,其间又要付出多少超出常人的艰辛与努力呢?而后文多处对居里夫人科研与求学经历的描写,正是对此所作的具体回答。
不少同学在自读质疑中,注意到了与之相关的语句,如“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又如“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可能”一词极言其提炼的繁重,“一锅一锅”的提炼则近乎于大海捞针,而“3年又9个月”与“0.1克镭”数字上的巨大反差,令人触目惊心之余,不得不为之感叹,感叹其坚忍不拔的精神。而很多同学注意到的那句“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更是对居里夫人性格的极好注解。以“心无旁骛”表现其专注,以“悬梁刺股”表现其勤奋、以“ 卧薪尝胆”表现其刻苦。正是这样的艰苦执着,才成就了居里夫人的“大志”与“大求”。
2、为何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居里夫人的外貌,书写其年轻时的“漂亮”、“美丽”?
从大家的自学笔记中看的出,对标题中“美丽”一词的内涵,还是理解颇深的。居里夫人的“美丽”,绝不在于她的外表,尽管她有着“天赋的美丽”(同时板书),文中也多处提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第4段中。而梁衡引用莫泊桑的小说名篇《项链》中的语句,无非也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在欧洲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女子是作为男子的附庸而存在的,漂亮女子对他们天赋外貌的利用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居里夫人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在漫长的科研岁月中,“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第6段),但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认为,按照作者的看法,居里夫人将上天赐予她的外表的美丽,置换成了“理性的美丽”(同时板书)。
居里夫人的这种选择,给当时的女子作了个示范:是否上天给予了自己一副美丽的形骸,那么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注定只能附着外表形体而存在?作者梁衡在文末指出了——“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而女子除了外貌、身世、门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身的多重价值。正是对自我多重价值的发掘,使得原本短暂而易逝的美,置换为能跨越百年、能经久不衰、能历久而恒新的美。标题中的“跨越百年”不单单是对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的纪念,也可以视作是时间对其理性美的恒久考验。
3、梁衡是不是在硬做文章?
纪念居里夫人的文章想必大家也看了不少,印象中似乎还未曾有人以这样的角度来书写的。不管如何,这是作者的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单就这一点而言,已属难能可贵。当然,这种“独辟蹊径、推陈出新”,是否成功,有无生硬之嫌,另当别论。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强求一致。欣赏的可以认同,不欣赏的可以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作者如此煞费苦心,最终不过是对内在美重要还是外在美重要这一颇为老套而答案也显而易见的命题作了番说教,角度再新,立意也显得陈旧。更何况,正如作者自己文中所书,居里夫人最令人钦佩的还是她的视荣誉如粪土,这种高贵的人格令所有与居里夫人同时代的伟大科学家肃然起敬。爱因斯坦于1935年11月在纽约居里夫人悼念大会上的凭吊演讲《悼念玛丽·居里》中反复强调了这种“高贵的人格”。相形之下,在纪念居里夫人的文章中,我个人还是最欣赏这一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有的通过一件事记述某个人的形象和特点,有的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品格或风貌。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文章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于后者,它是配合语文书本上《我的信念》一文而编排的自读课文,是从他人的角度来介绍和评价居里夫人的,让学生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精神等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良好的情操。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工作,提炼出镭;拒绝追慕,静心苦读;青春换镭,意义重大;成就显赫,精修细研。四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②通过认识和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
难点: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使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二.说教法。
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教材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①讨论研究——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②品读感悟——找出感点、读悟思评。
②设境激趣——巧用媒体、激发兴趣。
④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课标里也有这么一条:学习效果要注重隐性与显性,强调对学生长远的影响。所以,学法与教法同等重要。学生在学习《我的信念》一文时,对居里夫人及传记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教学本文一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二是了解引用、类比、叙述、议论等写法对刻画人物、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时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查阅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自主探究。②做好预习工作。③课堂上,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四.说教学构思。
1.“板块式”教学思路:思路明晰、结构严谨。
2.“训练式”教学模式:整体感知—细读品析—拓展迁移。
此模式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居里夫人演讲的录相,并配以解说词,声情并茂。这样导入,主观上可吸引学生,唤起对居里夫人的敬慕之情,同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谈所了解的居里夫人。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唤起对居里的感情,更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理论依据:情意启动策略。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策略学习的先导,它唤起学生进行策略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板块一:感知全文,了解大意。
因文章较长,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文章分为四大部分,快速默读之后,看看写了什么内容。首先,教师示范第1节:“艰苦工作,提炼出镭”。然后,指导学生依次概括。(A.抓住关键词句。B.用概括的语言。)这一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扣住了第二单元记人的要求:通过几件事反映一个人。整体把握,方可高屋建瓴。
(三).教学板块二:细读品味,理解人品。
第一步:设疑:题目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思考、讨论。
第二步:交流:对美点的品读,并穿插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的镜头,同时配上符合情境的音乐,先观察后描述。这样设计的好处:A.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B.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C.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的人品。
第三步:总结:居里夫人的美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外表关和人格美。其人格美更是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从而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这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具有健康的人格对一个人成长多么重要。
其理论依据:1.和导入一样,符合情意启动策略。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互协作的有意义活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习均产生重要作用。正如教育家赞可夫在其《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作者能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以感染影响读者。因此运用媒体设置教学情境,音、画、像同步,可“以情激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因素相和谐。2.主体性原则。新课标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3.“人文性”原则。新课标提出了“人文性”这个概念。它是指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人文素养”是指语文课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正直的操守和善良时情感的人,有一个健康人格的人。4.优化教学过程原则。新大纲要求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可琐碎,要简化集中,优化处理。
(四).教学板块三:寻读课文,略知写法。
这一步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了解记人文章可用类比、引用等写法刻画人物,增强说理性和文学性。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和合作精神。学生寻读找出这些文字后,质疑,实在是困难的词句,教师适当点拨,并抓住一两个点品读。同时教给学生一点辨证法:内容决定形式,反过来,形式为内容服务,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从理性上作一概括,也突破了难点。动态的板书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三是进一步加深认识居里夫人的人品。
教学原理:1.点拨法。2.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板块四:拓展迁移,结束全文。
分两步:
第一步,在前面直接和间接认识、体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的基础上,媒体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并配以爱因斯坦等人对其美丽评价的文字,加深认识。
第二步,学生谈做人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谈论时,可结合自己对居里夫人掌握的有关材料谈,也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谈。
教学原理:1.语文的“人文性”原则。2.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结束全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声情并茂地结束全文,摆渡学生的心灵。至此,这节课经过提问、讨论、谈论等逐步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阅读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 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 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 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的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不但懂得个人的自尊,更懂得民族的自尊。当时的波兰为沙皇所统治,她每天上学的路上有一座沙皇走狗的雕像,玛丽路过此地,总要狠狠唾上一口,如果那一天和女伴说话忘记了,就是已走到校门口也要返回来补上。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着,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个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言“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知辄止,见宠即喜。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赏”瓜,顾影自怜而不知前路。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
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它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 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