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08-13 00:31:43 高考在线

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中考语文常见必考知识点整理

1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

埂:正直。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2修辞手法的辨析与作用修辞手法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3中考复习重点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

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老虎的洞,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

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也作“尺短寸长”或“寸长尺短”。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基础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篇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注释】

1)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再。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篇二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品赏析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篇三

《采莲令》

年代:宋作者: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②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③脉脉:含情貌。

【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唐宋词鉴赏集》: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从这首词的结句很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篇四

《浪淘沙》

年代:宋作者: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