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五篇

2023-08-14 13:06:26 高考在线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1

教学目标:

1 诵读文章,理清全文思路。

2 品析语言,把握文章内容。

3 了解百年北大的历史,体悟北大精神。

教学重点:

1 诵读文章,理清全文思路。

2 品析语言,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引出北大。

二 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阅读几遍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生没有必要对每一部分进行文意概括,只需明晰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未来的总体思路即可。

三 品析语言,把握内容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第二题。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用语凝练、准确的句子,加以反复诵读,品味。或者是教师给出诵读提纲,师生共同诵读。

四 了解北大,体悟北大精神

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北大及北大精神,同时可让学生就北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 扩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我观北大》,口述文章的思路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2

一、教学要求:

1. 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2. 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三、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今年高考,我校周小琴、蒋前丞等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希望大家勤奋学习,祝愿有更多的同学能考取名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北京大学有关的讲话稿。板书课题: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了解有关讲话稿的常识:

讲话稿是一种应用文,属于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范围(2002:“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种体裁在10年前考过一次——1991年高考作文题是在“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发言稿)

讲话稿是一种直接面对听众,凭借口头表达,进行宣传、教育、鼓动或是思想交流的一种论说性文章。这种文章除应遵循一般议论文的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2)思路清晰。围绕主题,每段开头都要说明要点,结尾加以重申,让听众在听到每一句话的瞬间都对讲话的内容有限度的理解,在每听完一部分时都能够留下完整的印象,并能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

(3)语言简明通俗。讲话的语言要明白无误、深入浅出,还要注意符合讲话的场合以及与听众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让听众易于接受,一方面还要注意语言得体。

二、把握文脉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归纳大意。

提示:本文十分注意用段首句来提纲挈领,使讲话易于被听众准确无误地接受,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文第3段的段首句是:“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巨变。”接着这段话就分上半叶和下半叶讲了一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转折和巨变。又如,课文第7段的段首句是:“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典型的是,第13—16段讲了对青年的四点希望,每一段讲一点,每一段都是先概括说出一项希望的内容,然后再加以论述,有条有理,清楚明白。

结合“练习”一、二题讨论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三、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

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是精练准确得体。作为一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开头首先对不同身份的人分别表示“祝贺”、“问候”、“欢迎”,这几个词用得非常得体,符合说话人和听众的身份。又如第5段,论述了北大的光荣传统、优良学风以及它和我们民族精神的关系,语言不仅精练,且极为准确。只用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字就概括了北大的优良传统,只用了“钻研、求实、创新、向上”八个字就概括了北大的优良学风,并指出这些传统和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并且对此也是用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八个字就作出了十分精当的概括。

四、难点讨论:本文在第6段提到作者大学时代的收获,其作用是什么?

作用可从三个方面看:一是作者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跟本文主旨是一致的,全文主要就是针对大学生以及全国青年讲道理、提希望的,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讲自己的切身体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这样讲,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使原来很严肃的讲话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三是这段话在上下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其中提到自己“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使文意由论述北大百年贡献,转为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从结构上看,也显得十分严谨。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第四题。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3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明确作为当代学生的重大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2、知识目标:理解讲话稿的写法与特征;了解北京大学的光辉历史。

3、能力目标:掌握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技能与习惯。

课型:

新授讲析课

教学重点:

讲话稿特征的理解;掌握本文思路,并培养掌握文章思路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与习惯。

教学难点:

文章较长,如何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掌握文章的思路。

重难点突破设想:

首先,以讨论的形式,适当导入课外内容帮助理解课文(假设本校校庆时各个不同人物讲话内容的设计与讨论),以推进学生对讲话稿特点的理解——受讲话人身份、讲话时条件的约束;受听话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的约束。其次,单元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而快速理解文章思路应根据一定的原则和使用一定的方法达成的,针对本文特征,可传授给学生语段拆分法、中心句寻找法等,并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初步认识

[本环节主要内容:对讲话稿的特点作初步猜测、推理、认识。]

假设环境是校庆会场,需要有人发言,要求学生代替发言者考虑发言内容。分组针对学生代表、学校领导、校友代表、上级领导四种身份进行自由讨论。要求学生动笔作简要记录。

讨论2分钟,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

指名学生简要说明讨论结果。

对结果作简要评价讨论,并简述理由——初步明确讲话内容与身份、环境有关。

[本环节主要目的:初步探索讲话稿的内容特点,提示培养动笔习惯。]

三、联系课文

[本环节主要内容:联系课文,学习讲话稿内容及特点。]

明确提出本文是zhu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提问:作为*,在此场合下面对北大师生,应当讲些什么内容?

(提示)场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北大概况见教参第39页);

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讲话的高度);

对象:北大师生、参加大会的嘉宾,全国高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

讨论2分钟,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

指名学生简要说明讨论结果,教师择要板书。

[本环节主要目的:将对讲话稿的初步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高度,并初步涉及文章思路的把握。]

四、验证讨论

[本环节主要内容:在课文中验证上一环节讨论结果,最终明确讲话稿的特点,同时理清思路,形成主板书。]

1、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根据校对、证明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总结讲话稿的特点:

讲话稿必须接受来自3个方面的约束:

①讲话人的身份、条件和要讲的内容。普通人讲话和领导人讲话的口气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和一般面对面场合讲话的方式也各不一致,讲话的内容则有难易之分。

②听讲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听话者是普通人,那么讲话者往往用一般性语词;听话人是专业人士,讲话者则可能更多用专业术语。一般人可能更关心日常生活,而层次较高的人士则更有可能关心其他问题。因此讲话的内容就会明显有差异。

③主持者已经确定的主题及其对讲话的有关要求。由此构成讲话的特定场合,影响讲话稿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2、快速分析课文,总结各段大意。

步骤1:划分总的层次;

步骤2:逐段寻找关键句总结大意并板书。

注意:课文分析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方法——

拆分法——化整为零,立足局部,便于细研;

中心词句寻找法——位置固定,效率提高;

重新组合法——立足整体,把握全局,文章思路了然于胸;

用笔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在前一步基础之上分析段间关系,板书整合定型。

(附)主板书:

顺便提及:写作时,文章每一个部分的安排都是有理由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

﹡简要概括复述讲话稿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本环节主要目的:让学生明确地理解讲话稿的特点,理清全文思路,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五、体会感情

[本环节主要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有选择地带感情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体会语句感情,并朗读。

注意末二段的朗读。

[本环节主要目的:理解讲话稿具有鼓动力、感染力、说服力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为下一环节的小结作准备。]

六、结束语

到建国一百周年,国庆百年,文中百年,在那个时代里,你希望同时作为有百年历史的文中校友和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北大校友的身份出现在校庆典礼上吗?今年有郑淑琴上北大,过一两年相信大家之中也会有相同情况。希望大家深入学习江讲话的深刻内涵,贯彻讲话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以使梦想成真,能为我们的*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本环节主要目的: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努力学习。完成教学目标1。]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短文改为班会课讲话稿);

2、完成补充练习。

附录:补充练习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4

教学目标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五、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小结

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鉴赏了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美。

高一语文教案整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六、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