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小学6年级语文学习必看方法
2023-08-16 15:25:50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反思范本7篇
2023-08-01 00:52:20清明节缅怀先烈现代诗歌五篇
2023-08-01 09:02:39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2023-08-14 16:36:16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清明节经典伤感语录句子大全
2023-08-08 02:37:15考研面试常问的问题整理归纳
2023-08-04 21:56:18中秋节祝福语唯美文字说说(100句)
2023-08-11 03:54:46小学6年级语文学习必看方法
2023-08-16 15:25:50
高考病句选择题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高考病句选择题解题技巧
重点排除常见语病类型。
1、句子开头为介词,重点排查是否缺少主语。
2、句子中出现“是否”“能否”等类似词语,重点排查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3、句子中连续出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重点排查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4、句子中连续出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重点排查语义范畴是否出现交叉或重复。
5、句子中出现关联词,重点排查三个方面。
(1)、关联词搭配是否得当。
(2)、主语位置是否正确。
(3)、句子逻辑为递进,排查递进顺序是否正确。
6、句子中出现同义或近义词,注意是否发生词语赘余。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注意句意逻辑是否正确。
2
利用基本语法常识解决其他病句问题。
1、重点关注动词。看主语与动词,动词与宾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2、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得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得当。
4、多重定语,多重状语顺序是否得当。
高考语文病句的8个答题技巧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例: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②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③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例:①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②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例: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四、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例:
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②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五、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例:
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②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六、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例:
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七、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例:
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八、留意句中的“是”“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例:
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高考语文病句题解题技巧
1 重复啰嗦: 其修改方法是任意去掉其中一个。
例如:“小王飞快地赶紧跑回家。”句中“飞快地”、“赶紧”是重复的,改时任意去掉其中一部分即可。
2 前后矛盾: 其修改方法是去掉其中一部分,或把其中一部分改换成与另一部分相吻合的内容。
例如:“台上的演员戴上了五颜六色的白帽子。”句中“五颜六色”与“白”相矛盾,改时可去掉其中一个。
3 缺少成分: 其修改方法是补上所缺的成分。
例如:“在期考动员会上,纷纷表决心。”此句缺少了表决心的对象(主语),改时应在“纷纷”前加上“我们”或“他们”、“大家”等表示复数的对象。
4 搭配不当:
a)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本身搭配不当: 其修改方法是根据句意关系,把关联词的一部分改换成与另一部分相配的内容。
例如:“我们家乡不但物产丰富,所以风景优美。”句中关联词“不但……所以……”显然搭配不当,根据“我们家乡”的两大特点“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知它们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应把“所以”改为“而且”。
关联词语本身搭配恰当:去掉整个关联词语,根据句意关系,配上相应的关联词
例如:“我们不但学习认真,而且成绩好。”句中“不但……而且……”本身搭配恰当,但“学习认真”与“成绩好”应为因果关系,该配上“因为……所以……”一类关联词。
b)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是改换句中某部分,使句意表达准确。
c) 例如:“这篇作文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句中“句子通顺”搭配恰当,但“词汇通顺”讲不通,应改为“词汇丰富”,原句应改为“这篇作文的词汇很丰富,句子很通顺。”
5 指代不清: 句中出现用同一代词指代两个不同对象的`情况,其改法是把其中一个代词改成一个具体的名称。
例如:“小王和小张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复习功课。”句中的“他”既可指“小王”又可指“小张”,使人模糊,应根据事实,把一个“他”改成“小王”或“小张”。如:“小王和小张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小张复习功课。”
6 三种特殊类型:
a) “把”字与“被”字的误用 : “把”字句的主语是施动者,“被”字句的主语是受动者,两者结构对立,表达的意思相反。
例如:“他们被这些旧物品处理了。”句中“他们”是动作“处理”的发出者,应把“被”改为“把”
b) “通过”与“使”合用,缺少主语: “通过”与“使”在同一句中运用,往往出现缺少主语的现象,改时应去掉“通过”或“使”。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教育。”句中缺少了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改为:“通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教育。”或“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教育。”
c) 动词并用,颠倒位置: 当两个动词并列在一起出现在同一句中时,有时会出现两个动词位置颠倒的现象,改时应交换两个动词的位置。
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因为先“听取”后,才能“讨论”,所以句中的动词“讨论”“听取”颠倒了位置,原句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所作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