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赠刘景文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07 02:19:21 高考在线

《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课堂实录

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枫树的叶子红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黄色的是菊花。

生:我觉得那一片红色的不是枫叶,应该是桃花,我看过桃花开了,就是这样一大片,红红的,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开得红红的。

生:我也觉得不是枫叶,不过我觉得那是梅花,老师讲过,梅花开了也是红色的。

师:红梅开了是红色的。看来,小朋友们对图中这一片红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样。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枫叶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们都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生:我知道枫叶到了秋天就变红,我们在识字1的学过。

师:真好,会用学过的知识。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讲的。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开的。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我学识字1时找过一个词叫春兰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开的。

师:说得真好,能学以致用。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个黑板上的板书,再根据你们刚才说的,这一片红色的植物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是枫叶,因为菊花是秋天开的,说明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开的,只有枫叶在秋天的时候变红。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说的吗?

生齐答:同意!

师: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图中,而且也躲在了诗中,请你们读一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赠刘景文》,找一找诗中什么地方还能找到秋天?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生自读诗文)

师:谁能说说?

生:荷尽是说荷花开尽了,就说明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了。

师追问:秋天来了,秋天还可分为初秋,深秋,你们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哪一种?

生:我知道,应该是指深秋,我从“菊残”这里知道的,菊残是指菊花快开完了,谢了,说明秋天快过去了。

师:你读得很仔细。

生:擎雨盖是什么意思?

生:是不是挡雨的盖子?

生:我认为应该是指挡雨的伞。

师:准确的说是指托住雨珠的叶子,诗中比喻荷叶,盖是伞的意思。

生:傲霜枝怎么解释?

生:不怕风霜的枝叶。

师:看来小朋友们懂得可真不少!

生:橙黄橘绿是不是指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师:可以这么解释。

生:这也可以看出是秋天。前几天,我妈妈买了橘子给我们吃,就是绿色的。现在正好是秋天。

师:喔,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师:在诗人眼中,这是个什么样的秋天?

生:很美的秋天,因为诗中写到好景。

生:丰收的秋天,橙子橘子都熟了。

生:我也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秋天,有黄色的,有绿色,如果有枫叶是红色,那就更漂亮了!

师:是啊,虽然花都谢了,但果子的树上,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在诗人的眼中,这是个丰收的,美丽的秋天。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从上面两篇古诗教学的课堂实录片段来看,《梅花》这篇的教学手段显然是比较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更注重于对诗句的意思的理解。课堂氛围显得枯燥无味。而《赠刘景文》这篇的教学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课堂上学生呈现出了良好的思考状态,这样的“乱”多宝贵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大胆地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在这过程中只起到点拔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启发讨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这样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显得和谐、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