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

2023-08-01 18:30:13 高考在线

高一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合,相当于“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重点实词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3、从

①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四、重点虚词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 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A作代词,指代自己:将哀而生之乎

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 代词,有四种情况

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B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C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D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A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B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

不耻相师(名词“师”表自动:学习)

君子不齿(齿:提及)

②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下文“则耻相师”中“耻”同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名词“师”带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为师)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宾语,用作名词:疑 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为师足羞”的意思。形容词“盛”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势盛位高的人。“官盛则近谀”是“以官盛者为师近谀”的意思)

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六、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判断格式为:“……者,……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句判断格式为:“……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②被动句

不拘于时(用“于”介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时”,表示被动,“于”相当于“被”)

③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其均借助“之”字提前。这里的“之”,是宾语提前的一个标志)

④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师”、“于余”均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放在形容词“贤”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比”)

(5)省略句

问之,(士大夫)则曰:“……”

(6)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师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总结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

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 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就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格式, “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吾从而师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省略宾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