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高中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点总结

2023-08-18 02:22:46 高考在线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峰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解析

一、表达方式

(1)描写

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

(2)叙述

一是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是叙述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

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写作手法

(1)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2)衬托(对比)。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

(3)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

(4)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6)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7)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三、作品的谋篇布局

(1)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2)前后照应。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或情感鲜明、突出。

(3)考查伏笔。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呼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叙述张本。

(4)考查悬念。设置悬念能制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趣味。

(5)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6)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8)文章标题。一般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起着线索、贯穿全文和点明主题的作用。

四、作品的修辞方法

(1)比喻。其作用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其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其作用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4)排比。其作用为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便于充沛地表达情感。

(5)反复。其作用为前后呼应,反复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6)对比。其作用为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7)设问。其作用为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通感。指打通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

诗歌鉴赏答题答题步骤

①题目直接问表现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

(技巧+解析)

②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内容+技巧+语言)

③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形式)

答题思路: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或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补充:常见术语

语言风格: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多用口语)、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简练生动、情真意切。

思想情感: 依恋、惆怅、伤感、凄苦、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豁达、愉悦、乐观,憎恶、激愤、愤懑、仰慕、热爱,激昂雄壮、悲壮,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这些文化常识复杂、多变,并且规律性不强,记忆文化常识一直都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叫你轻松记忆文化常识的几种方法,并将高中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科举类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 了。

二、文体类

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转》、《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 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三、雅号类

2001年,上海语文春考中的第17题,检测了杜甫的雅号为 “诗圣”。实际上,诗人的雅号还有许多,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等等。

四、基数类

有一首打油诗,琅琅上口,同学们可依此巧记: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

汉代二京都。 (洛阳、长安)

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星宿四象分。 (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

许慎六书创。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

方位八荒地。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儒家十义德。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厅、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五、 年龄类

参考如下:

不满周岁:襁褓之年。

婴儿:黄口。

一岁:周?。

幼儿时期:孩提时期(2~3岁)。

童年时期:垂髫,总角(7岁左右),始龀之年(7,8岁)。

10岁:幼学之年。

12岁:金钗之年(女)。

13岁:豆蔻年华(女)。

15岁:及笄之年(女),束发之年(男),志学之年(男)。

16岁:二八年华,破瓜之年,碧玉年华(女)。

20岁:弱冠之年(男),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女)。

24岁:花信年华(女)。

30岁:而立之年,壮室之年。

40岁:春秋鼎盛,强仕之年,不惑之年。

50岁:半百之年,知命之年。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还历之年,平头甲子。

50岁~60岁:耆艾之年。

64岁:古瓜之年。

70岁:致仕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之年。

77岁:喜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之年。

90岁:耄耋之年,鲐背之年。

99岁:白寿之年。

100岁:天年,百寿之年,期颐之年。

六、 时辰类

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24小时按2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 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七、佳节类

除“春节”外,我国还有七大传统节日是不能忘记的:

1、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

2、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登高节”,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5~6、清明和寒食,农历三月十五之前。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7、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 “乞巧节”或“女儿节”。

此外还有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的 “灶日”;农历“立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的“社日”等。

八、称谓类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