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必看的

2023-08-12 12:02:16 高考在线

文言文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①无中生有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

如2011年北京卷第9题B项: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原文引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小过"不能"掩其大美",B项"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无中生有。

②张冠李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如2011年江苏卷第7题C项: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复以正民为鄂州"。

③弄错时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

我们来看2010年全国卷Ⅱ第10题D项: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根据文意,张凝、李重贵只是来"策应"保裔,当时,在与契丹血战时,保裔已经"为敌所覆",张凝、李重贵才赶去赴援,并非是张、李二人"与他共同抗敌"。此项在时间表述上混乱。

④颠倒顺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做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做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

如2010年山东卷第12题C项: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C项中说申甫"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与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根据原文"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申甫先被皇帝召见,他非常感动,表示愿意誓死为国效力,然后皇帝才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⑤故意误译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如2011年浙江卷第18题D项: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比照原文"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逐一分析关键词发现,"拜"为"授予官职"之意,"兼"为"兼任"之意,是升官,这里却错解为"贬谪"。

⑥事件杂糅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的观点态度,使考生头绪难以理清,正误难以分辨。

如2007年湖南卷第12题B项: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当然是治国有"术"的表现。但"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却不是。相应的信息是:"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由"故"可知"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的后果是"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即群臣士民说的话显得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是不好的方面,怎么是有"术"的表现呢?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互文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下例类推。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译: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珠宝、珍奇、精品。

这些句子直译就使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组合后,放到一起翻译。

比喻

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

①金城千里。(贾谊《过秦论》)

译:坚固的城防方圆一千多里。

“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粪土之中”指肮脏的地方,不能直译,应译出其比喻义“污秽的监狱中”。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借代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例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译为“平民百姓”、“百姓”。

②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古汉语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杏坛”代教育界,“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乡里,“祝融”代火灾,“纨袴”代富家不肖子,“管弦”代音乐,“笔墨”代文章,“朱门”代富家,“而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方法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