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说明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积累

2023-08-16 22:27:02 高考在线

初中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一.说明文分类

1、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概念: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__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 后者针对道理。

二.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三.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

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列数字:具体准确为说明对象服务,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4.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5.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作诠释: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7.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8.画图表: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9.摹状貌: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四.说明的顺序

__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现象---本质,主---次,远---近,简单---复杂,原因---结果等等。)

2、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A、从早到晚;B、从先到后;C、从古到今。

3、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A、由(从)外到内(由内到外);B、由远到近;C、从上到下;D、由前到后;E、由左到右;F、由前到后;G、从中间到两边;H、从从东南西北等等。

4、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A、由因到果(由果到因);B、从主要到次要;C、从总到分;D、从概括到具体;E、从现象到本质;F、从简单到复杂,G、由浅入深;H、总分总、I、从一般到个别等等。

(__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表示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说明的语言

(__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所以说明文分类也分类生动说明文和平实说明文)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说明)。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六.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形:一、有总分式:1、“总—分”式;2、“总—分—总”式;3、“分—总”式。二、并列式。3、递进式等。

说明文阅读知识全面梳理

基础梳理

1.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常会出现“比如”、 “例如”、 “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 “……是……的几倍(几分之一)”、 “……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

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E.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方法,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F.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G.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H.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I.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2)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的特点(特征),把____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____的作用或好处。

5.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①“总(概说)——分(具体)”式

②“总——分——总”式

③“分——总”式

④并列式

⑤递进式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1·面对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千万不可以偏概全,把段落中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当成全文的,学会对材料的提炼和重组。

2.面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不仅仅要能识别,最重要的是要会分析其作用,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各自的个性及共性,解说方法所起的具体作用。

3.说明语言是必考内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它的精确与模糊上,考查则侧重于语言的模糊性,如表概数、推测、可能的语言,“左右”“大约…‘也许”“主要…‘据说”等词语的作用。

4.体会句子的作用。主要是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如过渡作用、照应作用、概括中心作用、引领全文作用等。

5.对说明文科学精神、方法、创造等方面的考查,是一个难点。但你只要平时留心就会很容易,如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等。学会材料的再表达,就要关注生活,关注新科技。

近年来,逐渐淡化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知识的考查,整合并强化各类文体的阅读能力要求,以下几点应当引起关注:

一、材料多来自于课外,内容多注重于自然奥秘、生态与保护、前沿科技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能力检测面更宽,综合性更强。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如关于原理功能、特征、作用的介绍,考查学生的筛选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2.准确概括重点段落的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只是要求考生直接概括出指定的重点段落或整个选文的大意。

3.辨析并归纳事理的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逻辑联系追根溯源,意在检测思辨、推理能力。

4.体味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语境义、表达作用、结构作用。

二、主观题型占主导,开放题型领新潮。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宗旨的开放题已闪亮登场,并呈现扩大趋势,不仅测试理解能力,还有表达能力,往往要求写_句或一段话,并有字数要求。

考点梳理与归纳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实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实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一):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1)看题目;(2)在首段中找;(3)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等。

类型(二):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方法

类型(一):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二):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_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__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__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考点四:说明顺序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局部、总一一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五:说明语言

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__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c2)找有概数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五):指示代词的含义。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六:概括信息

考查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七:文段作用

考查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八: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一):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二):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九:中心句

考查类型(一):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考查类型(二):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凑要的。2.紧扣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十:拓展题型

考查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