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范文

2023-08-05 01:42:07 高考在线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1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巴拉贴

3.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4.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5.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看电脑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

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第三、四、五这几个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2

《蚁球漂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读为本,以读为纲,以读为法,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性阅读。

2、通过听、说、读、议、想、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了解蚂蚁是怎么漂流靠岸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蚂蚁的团结与牺牲精神,懂得团结就是生命,只要团结协作,就能克服困难和灾难。

2、大胆地交流和表情朗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蚂蚁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难点:深入蚁球的内部,感受蚂蚁的形象,体会他们的团结和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质疑启思。

1、出示漂流图片,问: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哪些同学有过漂流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漂流)

2、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蚁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漂流的?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找出老人解释“蚁球漂流”的段落。

2、划出老人的话中直接说明蚁球漂流的句子。从老人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过渡

蚁球并不多见,那是蚂蚁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采取的逃生手段。那么,这一窝蚂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灾难呢?

4、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的意思。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引出重点段的学习: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蚁球是怎么漂流的呢?(课件演示)

2、谈感受。同学们你看了这个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

3、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你找了吗?

4、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把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次。

5、重点指导

这时,人们看清了,那是一个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感悟:

1、比较、质疑;小小的蚂蚁为什么会形成足球大的蚁球?

2、感悟:在这里,你感受最深的是蚂蚁的什么?(相机板书:紧紧抱)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

引导感悟:

1、理解波峰波谷:波浪起伏的时候,就像是一座座山峰。(板画:波峰波谷)

2、感受洪水如猛兽:洪水到底有多大呢?你能在课文中找个句子读一读吗?(课件演示如猛兽般的洪水)

3、在这里你感受到了蚂蚁的什么呢?

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引导感悟:

1、蚁团如铁器上的油漆片剥离开去的景象。(课件演示)

2、剥离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岸上的人们看得什么呀?——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这种感觉?在狂暴的洪水面前,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所以不时会有小团的蚂蚁被浪头从整个蚁球上打落,成为英勇的牺牲者,但还有更多的蚂蚁依然紧紧地抱在一起,向着胜利的彼岸、生存的希望冲去。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当灾难中的蚂蚁到达安全地带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当同伴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我们的生命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就带着这新的感受,齐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板书:冲仍然紧紧抱)

五、深化主题,布置作业

1、引出观看者:看到这一幕,岸上的人们又会受到怎样的震感呢?请大家找到描写受灾人的句子。

2、出示句子: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3、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们呢?

4、就是这样一群失去房子,失去田地,甚至失去亲人的人们,当小小的蚂蚁们都能紧紧地抱成团,形成蚁球和凶猛的洪水斗争,他们会怎样想呢?怎样做呢?

5、总结板书

6、总结谈话:课文学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你想说点什么?

没错,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在生命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面对危难时,我们可以团结一致,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永不放弃。

六、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身边能体现团结精神的事例。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3

《不吃无主梨》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现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3?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体会。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或品质。

2?理解“无主梨”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手拿一个梨,唱自编歌曲,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手中的梨。

师: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关。板书课题,理解“无主”的意思。

2?问:是谁不吃无主梨?许衡又是何许人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年轻时,在()情况下,也坚决()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怎么会如此干渴呢?什么原因?

1?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汇报读

2?从哪个词看出他们干渴难忍?(学生汇报,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汗流浃背”“快冒烟”的意思。

3?指导读出干渴的感觉。

4?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恰在此时,一个同行的朋友突然发现了什么?(一棵高大的梨树)朋友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1?扫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朋友们表现的句子。

2?汇报朗读句子,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3?出示句式对比:

(1)一个同行的朋友边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2)一个同行的朋友,向前跑起来。

(3)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

(4)大家赶到树下,摘梨。

体会每组中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以及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同时理解“一窝蜂”“争先恐后”的意思,并选用其一造句。

4?仿说词语训练:争先恐后黄澄澄

师:朋友们这样兴奋,许衡呢?又做何表现呢?

指名读句子,做动作,从句中能看出什么?

(三)学习4—16自然段

师:看到他这么做,你一定很想采访采访他吧?想问什么呢?

1?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许衡说的话。

2?指导读12、14自然段中的人物说话语气。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他不吃梨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回答,同时理解“无主”的真正含义。

5?从许衡的话里,你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师生分角色直接对话,后学生汇报。揭示:人物语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四、拓展活动

1?你觉得他这么做傻不傻?为什么?说出你心里的真正想法。

2?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举个小例子说明。

五、练笔

写一段对话。

情境:我很喜欢小明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想借回家里阅读----

可以在语言描写中体现小明的大方或小气。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4

《花儿也会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三年级下期语文课堂教学课件5

《课间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读懂第1-3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1-3段中重点词句。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揭题

同学们,每当下课铃声响了,总看见你们非常快乐参加课外活动,你们都在参加哪些活动?

2.听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分别是哪几段的内容?

3.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哪几项活动最详细的介绍?

(2)找出哪几段属于总分段式?

4.学习生字新词

(1)正音(乒乓竹竿沉着纵身一跃小将)

(2)给多音字注音:

将(jiàng jiāng)

将计就计()

将士() 将给()

精兵强将() 将信将疑() 将来()

着(zhe zhāo zháo zhuó)

着数() 着慌() 着火()

你听着() 衣着() 着装()

(3)写出反义词

输() 胜() 贫() 笨拙()

(4)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意思。不能重复。

________四周________目标

________天空________大地

5.讲读第1段。

(1)朗读课文,划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沸腾”是什么意思?校园里为什么会“顿时”“沸腾”。

6.讲读第2、3段。

(1)分别介绍了哪些活动?同学们玩得怎样?

(2)划出能表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的句子?

(3)指导朗读。

A.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B.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到了竿顶。(反映小同学动作敏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六、教后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齐读1-3段。

2.讲读第4段

(1)默读,找出中心句。

(2)小组讨论怎么来分述“最有劲”(丢沙包躲沙包)

(3)指名读“丢沙包的同学”一句,找出反映“最有劲”的词语。(密切合作、猛烈)

(4)理解“躲包的同学”怎么“躲”。

①这部分共几句话,指名读。

②第4句写躲包的同学赢得了胜利,心里很高兴。躲包的同学为什么能赢?他们躲包有什么特点?(沉着、灵活)具体表现哪里?

③“欢畅”什么意思?能改用“欢喜”吗?

④为什么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会这么高兴?(他们战胜的是“劲敌”)再读读写“躲包的同学”的这4句话,看看“丢包的同学”是怎样“密切合作”、“猛攻”的?(沙包飞来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

⑤小结:双方都很厉害,躲方技高一筹。

①齐读第4段,读出紧张欢快的气氛。

3.讲读第5段

(1)指名读总起句,找中心词“丰富多彩”,理解该词。

(2)哪几句是分述,是从哪些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

4.全文总结

(1)说说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有哪些出色的表现?(顽强的作风、沉着的态度、灵敏的反映、高超的技艺....)

(2)希望同学们在课间活动中锻炼自己。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6题。

六、教学反馈:

第3课时

目标:1、继续学习总分段(课文第5段)

2、更据第五段的写作题材,写一个总分段。

一、听写词语

二、回顾课文,巩固总分段

1、读2、3、4段,比较详略总结写法

2、给2、3段加总起句

(先学生讨论再集体交流)

三、学习最后臆断

1、自读

2、判断是否总分段,说理由

3、比较和前一个总分段什么不一样?

4、读一读

四、练习写话

1、用“课间活动真丰富。”做总起句,分述部分:跳牛皮进跳绳踢毽子

2、老鹰捉消极的游戏真好玩,仿照“丢沙包”的写法,分老鹰、母鸡、小级几方面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