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二年级语文实用五篇教学教案下册

2023-08-10 03:14:36 高考在线

二年级语文教案1

《农业的变化真大》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农、技”等14个生字,会写“厂、产”等8个生字。

2、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农业在科技上取得哪些成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识字教学朗读文章,了解身边科学知识。

三、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卡片

四、当前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课前,老师叫大家收集了有关农业变化的有关知识,现在谁来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农业的变化。

是啊,农业的变化真大,都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

4、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

4、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认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农业的变化。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我到农业展览馆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二)学生汇报农业有哪些变化。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或放课件) 水稻之父——袁隆平

2、袁隆平爷爷立了什么大功?

3、你还知道袁隆平爷爷的哪些事迹?

4、指导朗读第2节(夸奖、自豪的语气)。

(四)自学第3-5自然段。

要求:自读课文3-5节,然后小组说说我在展览馆里还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1、思考讨论

①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大棚里仍然百花盛开,瓜果飘香?“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是什么意思?

②“彩色棉花”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不用泥土,植物靠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十分茁壮”是什么意思?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3、师相机放课件。说说你还了解“大棚”的哪些知识以及“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的哪些知识?

4、指导朗读3-5节。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农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齐读第6自然段。

3、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查一查农业还有哪些变化。

二年级语文教案2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教案3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

B、开火车读。

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教案4

《黑眼睛的大红鱼》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好世界的向往。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了解海洋鱼类的生活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和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读顺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大家知道在大海里什么动物最凶猛吗?

2、教师小结:对了,是大鲨鱼,但是有一群小鱼不怕它们,还把大鲨鱼吓跑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3、板书课题:21黑眼睛的大红鱼4、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说说生词的意思。

(3)指名说课文大意。

4、质疑问难,交流体会。

5、教师将问题归类,提炼出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的有价值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读一读。

3、自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4、看图认识虎头鲨。

5、失去了同伴的小黑,感到怎么样?

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指导感情朗读2-3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书写。

3、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新课。

1、师述:失去了同伴的小黑又孤寂,又害怕,又难过,它到了哪里呢?

2、学生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3、说说小黑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奇妙的生物。在文中勾画出来。

4、海底世界多么奇妙啊,谁来读读这段?

5、小黑又碰见了很多小红鱼,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

6、他的办法有作用吗?

7、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拓展训练。

1、师述:小黑和他的朋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后来的故事。

3、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议。

6、教师小结。

7、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教案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阅读提示,对照图画,通读课文。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图画对照,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讲文中涉及的风景和人物。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查字典、观察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写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学习描写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在课文学习中理解句子表达效果并体会、积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领悟细节描写的细致。

2.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讲解学到的内容,提出质疑,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多种艺术作品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意思。

(1)什么叫“名扬中外”?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

4.读题质疑。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补充《清明上河图》的简介: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_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幅画是谁画的?这幅画都画的什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独特在哪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课题质疑的能力,学会思考提问,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知道了关于它的很多知识。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分别组词。

作zuō(作坊)溜liū(溜冰)乘shèng(千乘之国)

作zuò(作业)溜liù(一溜烟)乘chéng(乘法)

3.请你们试着概括一下每段段意。

第一段: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背景。

第二段:写画上人物多,各行各业,各色人物都有。

第三段:写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

第四段:写画面上有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

第五段: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

总结:简介、内容、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将语言概括的能力放在理解课文的前期来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抓重点词语。初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完成读通顺、读准确的要求,并能大致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阅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阅读方法──对照图画读课文。阅读要求──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哪些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3.读了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名字;尺寸,画面内容;现状。

4.学习第二段。

(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2)用什么方式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课件: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小结: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的。省略号表示画面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没有被写出来,表示人物之多。

(3)这段话不仅在写人多,还从哪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人多的?在书上把你找到的词语画一画。(从各种行业这个方面,向我们描述了人十分多,有各种职业)

(4)课文不仅详细地给我们举例说明有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哪句话向我们直接说明了人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5)请你来说说你的感受,当你看到这幅画上有这么多的人。

预设:体会出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这么多人都能画出来很了不起。

5.学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写的哪儿?

总结:街市。

(2)你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吗?

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这段的结构怎么划分呢?

总起句;各类商店,形态各异的人;画技精湛。

(4)从这段体会到什么: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谁来给我们当小导游,发挥你的想象,先给我们介绍介绍街上的人,再补充还会有什么样的?

6.学习第四段。

(1)说说看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总结:局部情景。

(2)“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如何理解“传神”?

预设:画得十分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小结: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传”又读“zhuàn”,如“自传、小传”。

(3)这句话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敬佩)

总结: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写作者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赞叹,所以作者是饱含赞美之情的。请大家也带着这份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话。

7.朗读课文第五段。

(1)这段是在介绍它的历史价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价值的?

能再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这是十分难得的。

(2)你想对这幅画的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谢谢您,为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作品,能为我们再现八百年前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们热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将内容理解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情感理解作为理解内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赞美之情;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句式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相结合,如“有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与《赵州桥》一课的相似句式作比较,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读书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感慨。

(四)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谁来为我们当一下解说员,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

北宋名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你能说说它们好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熟练、简洁地组织语言。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这种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2.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回家向父母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