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语文歌谣教学设计模板
2023-08-13 14:50:05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梳理分析7篇
2023-08-11 12:37:47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0 04:26:09语文课程全新教学反思总结
2023-08-17 19:23:36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小学秋季运动会主持词五篇
2023-08-08 17:21:22二十四节气小满简短祝福短信
2023-08-09 04:52:52松鼠的有关知识大全
2023-08-12 02:34:20服务员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3-08-10 18:52:55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
2021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通过展示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预习和分析课文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基本扫清课文障碍,大致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经济条件落后、知识面狭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特别对状物类课文的学习比较困难,仅凭课文中生动的文字描述和课本中有限的几幅插图往往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相信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置身于课文中,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位置和得名。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总结赞叹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珍禽异兽。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有关九寨沟的知识。
②学会“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③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2.能力目标。
①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③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过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2、板书课题:10 九寨沟
3、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范读课文,欣赏美景
1、同学们对九寨沟这个地方一定向往吧。可是要想拿到走进九寨沟的门票,必须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异兽珍禽)
3、位置。
4、谁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山沟)
过渡:几条普通的山沟竟然会像童话世界?看来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跟着巴金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板书:自然风光)
2、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奇丽的自然风光,用着重号在文中标出来。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雪峰(板书:雪峰插云)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B、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你觉得作者哪些词吸引了你?
从“一座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多、重重叠叠)
从“插入云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高)
C、过渡:九寨沟的雪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峰顶白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
D、指导朗读:“一座座”读得重而急,以突出雪峰多、重重叠叠的样子,“插入云霄”读得重,读出雪峰的动态美,“银光闪闪”读得深情、缓慢一些,把银光读“闪烁起来”,读出雪峰的雄奇璀璨。
E、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湖泊
A、(课件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湖泊?
B、(指名说)找出描写湖泊的相关语句。
C、体会湖泊的特点。
从“大大小小”“颗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泊多)
学习比喻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了解湖泊和沟谷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用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多)
D、出示五花海、五彩池的图片。
大家看,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分外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呀!这就是五花海、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大家能用朗读把这美表现出来吗?
E、指导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
F、指名读,女生齐读。
森林(板书:古木参天)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九寨沟的森林很多,遍布着九寨沟。)
B、教师指图讲述:是啊,这个地方叫河谷,从河谷到山坡都布满了森林,这样的景色可真美呀!
C、指导朗读。
D、指名读,齐读。
瀑布(板书)
A、你能找出描写瀑布的相关语句吗?(指名读)
B、(课件出示句子:“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齐读。
C、九寨沟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十分壮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D、你知道“白练”、“银花”是指什么吗?
E、(课件出示瀑布图片)你们看,那瀑布激流而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白浪翻滚,水花四溅,犹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呀!由于九寨沟的河谷有高有低,出现了“一级级天然的台阶”,因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又领略了雄伟壮观的瀑布,用书中的一个词就是——平湖飞瀑(板书:平湖飞瀑)
F、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美)
(4)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4自然段(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
1、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真是名不虚传啊!领略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看看又会发现些什么呢?
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动作
3、交流、汇报。
(1)金丝猴(板书)
①为什么喜欢它?
体态粗壮
攀吊眨巴窥视(偷偷地看,读的轻一点,调皮一点。)
②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
(2)羚羊(板书)
①喜欢理由:善于奔跑
②“突然窜出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速度快)
比较:句子中把“窜”换为“跑”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分组读。
(3)大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
理解“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小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行动敏捷
②去掉“美滋滋”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表演读。
4、理解“也许”。
(1)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是什么意思?去掉不行吗?(不行,因为他们住在---- 林深叶茂处。)
(2)指导学生认识本段中的排比句。
(3)在九寨沟你还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也许,——(什么?在干什么?)
想象力真丰富!如此多的异兽珍禽在九寨沟落户,说明什么?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4)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5)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如果我们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如此美得景色,我们很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需要保护。
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觉得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是啊,九寨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用作者的话来说:“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引读)”(板书:人间仙境)
(1)这句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2)比较句子。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前后照应”的特点。
2、此时,作者也用他那饱含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九寨沟的无限赞美之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3、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对九寨沟的感受吧?
四、作业
办一张关于九寨沟风景的手抄报。
五、拓展升华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做画,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九寨沟。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2、其实,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境”,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去祖国的各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10 九寨沟
雪峰插云
自然风光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金丝猴
异兽珍禽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前后照应
2021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大兴安岭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乐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到过大兴安岭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兴安岭,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1、投影仪播放图片
2、谈谈你看过的感受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的《林海》,去感受老舍笔下的大兴安岭的独特美。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书后生字表读准
2、指名读课文,检查断句及字音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4、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初到大兴安岭所产生的亲切、舒服的感受。
第二段(第2、3、4、5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 自然段)作者在大兴安岭上的联想。
三、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林海的
四、指导写字
“蝴”字属左右结构,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书写时要注意。
书写“峻、桦”要仔细观察它们在虚宫格中的具体位置。
“厦”是厂字框,要注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大兴安岭的图片,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字中去,通过我们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大兴安岭,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你能了解他此时的感受怎么样吗,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来谈谈你的感受。(亲切与舒服)
练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二)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请你讲一讲。
(三)汇报交流并在读中体会大兴安岭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重点语句: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①联系“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理解秦岭的险峻峭拔与大兴安岭的“温柔”
②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岭的喜爱(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要读得轻快一些)
③体会拟人化的用词方式的好处
④总结“岭”的特点:多,温柔
2、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①林的特点:绿得难以形容
②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①句子比较:“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②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方式语气更强烈
③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银裙”指什么,为什么比作 “浪花”
④林的特点:美丽多姿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
5、完整朗读2到5自然段
6、总结:作者从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林的颜色多美丽多姿,花多等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为我们展开了一副精美的图画。这部分描写能调换一下顺序吗?
(不能,岭、林、花的描写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来写的)
四、学习最后一段
美丽的大兴安岭不仅美丽多姿,更为祖国建设提供了许多良材,请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写作特点:结构上是总分总结构,写作顺序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修辞方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设计: 林海
总:亲切舒服
岭 多 温柔
分: 林绿得难以形容 美丽多姿
花 多 叫不出名
总:越看越可爱
2021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1.导入课文。
2.解题。
二、初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
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
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
四、总结
五、作业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
(板书:林海)
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书:景色、联想)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
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
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⑴ “疾驶”什么意思?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
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
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
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
②品读重点句子;
③体会文中感情。
三、学习第3~5小节
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
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学习第3、4小节。
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
⑵品读第3小节: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
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
⑶品读第4小节:
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
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
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 品读重点句子 体会文中感情。
2.自学第5小节:
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
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
3.指导背诵:
⑴学生练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
四、学习6、7小节
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学习第6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 “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
2.学习第七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
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温柔
林 绿
花 美
2021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峻 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
俏 俏货、俏丽、俏皮、俊俏
桦 桦树、白桦
蝴 蝴蝶、黄蝶
矿 矿石、矿物、矿产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
厦 大厦、广厦
2.多音字: 厦 shà(大厦) xià(厦门)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
4.词语:
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突起,高耸。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侮。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
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
3.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怎样?(亲切、舒服)
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林海的?
二、精读重点,领悟林海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多、美、温柔)
(2)作者是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
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说说自己的理解。
(3)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2.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点是什么。(绿而像海)
3.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花)
(1)花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多姿多彩)
(2)你觉得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读一读。
4.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林海之美,语言之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答案如下)
1.作者是从山岭、树木和花朵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
3.(1)这句话是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2)这句话将连绵不断的山岭比作了波浪,可见森林之大,树木之多,不愧为“林海”这一称号。
(3)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白桦树又多又美,像海边的浪花。
(4)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岭 多 温柔
林海 林 绿 像海 热爱
花 繁 绚丽
2021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介绍韩非子。
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纠正字音:辑 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尝试背诵课文。
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1.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观看买椟还珠的故事。 六.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2.查找相关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 精心装饰
郑人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