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访李政道博士粤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12 18:59:50 高考在线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访谈的特点及技巧;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把握全文信息,准确理解访谈核心;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词句,理解访谈内容;把握课文特点,了解访谈技巧。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李政道

(Tsung-Dao Lee)

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 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 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他是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1986)和台湾“中央研”院士(1957)。 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 些对称性不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

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 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 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 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 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 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 年仅23岁。 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 学教授。

获 奖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访谈录,记者依次向李博士问了一些问题,都是什么内容的?依次列出。

1、(1-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 解还相差很远。

2、(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3、(7-8)回忆与毛主席谈论“对称就是平衡”问题时的情形。

4、(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5、(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6、(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7、(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8、(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

三、问题探究: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小组同学相互讨论.

1、李政道博士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2、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3、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4、李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5、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 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1:创新要建立在坚实根基之上,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

问题2:李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问题3: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

问题4: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有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己自身经历,说明科学家国籍不重要,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明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问题5: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它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必然的。

问题6: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故事说明了: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说理方法是:比喻说理法.

问题7: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么?

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创新、平和、博而专、勤勉、坦然面对功利、为科学献身的素质。

《访李政道博士》原文阅读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以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乃至现代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0月12日,秋天里典型的凉爽天气,我从市中心匆匆赶往位于中关村的高等科技中心。高等科技中心位于物理所的四层,采访安排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观看,原来是一幅精美的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片创作的。下面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等了一会儿,李政道先生来了。

记者: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李政道:记得。我先把背景讲一下。诺贝尔奖到今年是设立了100周年,它有相当长久的历史。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经济学奖和和平奖是后来加的。1957年12月10日颁奖那天,正是瑞典大学传统上学期结束的日子,学生们到我们宴会的地方来庆祝、唱歌。以往这个时候是由文学奖得主代表所有得奖者来回答问题,但是那天学生们指名要我来讲,因为他们觉得我看上去和他们年纪差不多。那年文学奖的得主是加缪,CAMUS,是法国的一位作家,写得非常好。我就给学生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它落在如来佛的手里,他看到五根棍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记者:最初您和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这种创新意识正是我们今天所一再倡导的。44年后,您以当代物理学界大师级人物的身份,如何评价这种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

李政道: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

记者:我查到新华社1974年5月发的一条很短的新闻稿,题目叫“毛主席会见李政道博士”,其中提到毛主席和您“进行了极为亲切的谈话”,您还记得当时你们谈了些什么吗?

李政道:(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一天是5月30日,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我当时还没有起床,于是赶紧穿衣洗漱,一个小时后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和我握手之后,刚一落座,毛主席就问:“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向滚动。我这样重复了三次,然后我说:“主席,我刚才运动的过程是对称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静止的。”我解释说,对称不是简单的平衡,运动中也可能是对称的。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称很有兴趣,他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所以认为动是重要的。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有关科学的观念大都是从他读过的一套汤普森写的《科学大纲》(“Outline of Science”)中得来的。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

过了几天,我离开中国回美国,在飞机上,一位服务员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一包书,正是他提到的那套《科学大纲》,四本,英文原版,而且是第一版的,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房里保存着。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应该算CUSPEA (通过中美物理联合考试录取赴美留学的研究生)这批人,是您最先提出让中国学子走出国门看世界,今天怎样评价它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李政道:从1979年到1989年,CUSPEA这个项目一共派出了931位,现在有100位左右很有成就的,有些回国定居了,有些经常回来讲学、做研究。最近北大成立生物物理中心,主任汤超就是CUSPEA的。

记者:您认为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对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大师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何才能做到文科和理科的均衡发展?

李政道:我们先不讲“大师”,因为大师这个名称是别人封的,没有精确的标准。我认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候都不能全,要求一个人非常全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比如一个年轻人是做自然科学的,十七八岁进大学,如果在美国的话,头两年是不分科的,什么课都可以选,后两年才分专业。但是在国内不一样,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保留意见。真正创新的都是年轻人,可是你要求一个20岁的年轻人百科全懂,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也做不到。

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确实是有相通的地方。今天的科学认为,所有不同的现象都有一些很简单的基础规律,这些基础规律就是把整个自然科学都合起来了。把这些规律稍微改一点,跟过去的现象都合,跟将来的现象不一样,而结果又是对的,那么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自然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则是人类创造的。我们对它的了解更深一步,那个创新就更进一步。艺术是创造力与情感的结合,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天地之义物之道”,就是宇宙之道,宇宙的艺术。所以人文与自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记者:您认为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记者:没有吧?

李政道:有一位,叫萨拉姆,他是在英国受的教育,他的工作也是在英国做的,但获奖的时候还是巴基斯坦籍。我和杨振宁得奖的时候是中国籍,我1962年加入的美国籍。我在中国总是被问到这个问题,而实际上在国外学术界很少有人问某一个研究是在哪儿做的,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高能物理差不多都不是在本土做的,所以“本土”的概念是很狭义的,一个人的研究可能在几个地方走来走去,哪里有合适的设备就在哪里做。诺贝尔奖评奖也从来不问这个工作是在哪里做的,它只标明国籍,而且这个国籍一旦标上是不能更改的。

记者: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不管在哪里做的工作,只要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李政道:当然。而且,诺贝尔奖不是目的,科学本身才是目的。

《访李政道博士》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混沌(dùn ) 洗漱(sù ) 食不果(guǒ)腹 察(chá )言观色

B. 模(mú)样 庇(pì) 佑 无耻谰 ( lán )言 返璞(pú )归真

C. 纰缪(miù) 对称(chèn ) 桀(jié)骜不驯 涣(huàn)然冰释

D. 华裔(yì ) 模拟(n? ) 戮(chuō)力同心 力挽狂澜( lán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晋升 灰烬 觐见 进退两难 噤若寒蝉

B. 闪烁 硕大 回溯 媒妁之言 数见不鲜

C. 邂逅 亵渎 狡黠 不屑一顾 歌台舞榭

D. 罪孽 啮齿 涅槃 劣迹昭彰 蹑手蹑脚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惊蛰 班斓 文过饰非 按图索骥

B .睿智 泡制 丰功伟绩 真知灼见

C .城隍 慰藉 饶有趣味 日簿西山

D .辩士 斡旋 挺而走险 强弩之末

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 正确的一项是 ( )

(1)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 的关系。

(2)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 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 的基础。

(3)在国内不一样,学生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 意见。

(4)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 是有相通的地方。

A.亲切 坚固 保留 切实

B.密切 坚固 保存 确实

C.密切 坚实 保留 确实

D.亲切 坚实 保存 切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 只要 不仅 更要

B.无论 假如 不光 还要

C.无论 假如 不仅 更要

D.不管 只要 不光 还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

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声誉,除了员工的协作之外,也是总裁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

B.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个人意见。

C.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D.读书是一场迟延的精神宴席,饥肠辘辘的人们来不及彼此打上个招呼,便埋头书摊,饱食美味了。

8.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倾销与反倾销,这本是商战中常见的一种争夺市场的现象。

②他们在与外方打交道时,往往唯唯诺诺,被人一吓就逃,一骂就走,惟恐断了自己的财路。

③然而,在中外贸易战中,出现了苦涩的7:410的交战水平,是值得国人们好好想一想的。

④实际上,你越是退避忍让,客观上就是在被人家赶出市场。

⑤其实,根本原因不难找出,这就是,一些企业至今患有“恐外症”。

⑥只有据理力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外站得住脚跟。

A.②④⑤①③⑥ B.②④⑤③①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 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 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仔细观看,这幅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9.依次填入第一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项是(   )

A 作为  靠  或者      B 作为 以 乃至

C 身为 以  或者 D 身为 以  乃至

10.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模拟:

混沌:

11.(1)第一段介绍李政道博士的 和 。

(2)第二段简介访谈的 、 、氛围。

12.第一段由 个单句构成,最后一个单句的谓语中心词是 。

(二)

李政道:(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一天是5月30日,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我当时还没有起床, 赶紧穿衣洗漱,一个小时后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和我握手之后,刚一落座,毛主席就问:“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我这样重复了3次, 我说:“主席,我 运动的过程是对称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静止的。”我解释说,对称不是简单的平衡,运动中也可能是对称的。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称很有兴趣。他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 认为动是重要的。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有关科学的观念大都是从他读过的一套汤普森写的《科学大纲》(Outline of Science)中得来的。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过了几天,我离开中国回美国,在飞机上,一位服务员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一包书,正是他提到的那套《科学大纲》,4本,英文原版, 是第一版的,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房里保存着。

13.“我这样重复了3次”中“这样”指代 。

14.“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中“这个版本”指 。

15.依照原文,上文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就   然而  以前  因此  并且

B.于是  然后  刚才  所以  而且

C.于是  然而  刚才  因此  并且

D.就   然后  以前  所以  而且

16.在本段文字中,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回忆,写了毛主席和他的观点的有不一致之处,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