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道士塔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3 09:37:38高一语文教案设计最新案例
2023-08-02 01:58:48语文年度教学简短总结
2023-08-08 02:21:51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13 20:43:23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班主任通用工作反思总结范文
2023-08-15 07:59:44销售员工下一年个人工作计划报告
2023-08-06 03:40:39父爱的价值满分作文五篇
2023-08-10 19:41:10销售员工下一年个人工作计划报告
2023-08-15 15:48:23
窗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分析小说的方法,培养自读小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述小说故事及质疑、提问、探讨的过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出的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A理解小说内容主题,领悟人生哲理。B理解小说独特的写法。
2难点:A学会分析小说。B理解近窗病人为什么要凭想象编造窗外美丽的风景。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查工具书解决本文生字词的形音义。
2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导入
师述:窗,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实物了。每天早晨起床,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便是打开窗,借以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透过窗,我们能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或并不让人赏心悦目的景物。打开心灵之窗,我们还能看到人性的美丑,灵魂的高尚与卑劣。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跟窗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作者加工创造的成分,因而体裁是小说,又因篇幅短小,因而是小小说,或者说微型小说,文章标题就是《窗》,作者是澳大利亚的著名作家泰格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述: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这里我想再让同学们听一遍录音朗读。听时请同学们注意把录音朗读跟自己课前的朗读作一比较,发现有自己没有读准的字音、语调请自觉标注、纠正。
2放录音朗读课文。
3请学生复述小说的情节。
4请学生给本小说的情节分为四个部分。(教师点拨)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写法。
1问:在了解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后,你心中产生的最大疑惑是什么?
估计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说的结尾太出人意料了,为什么近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而远窗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呢?小说的情节设置是不是出现了漏洞?事实应该是怎样的?既如此近窗病人为什么要凭想象编造并跟他的病友讲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美景呢?(答案略)
2如果你是制卷的老师,除了设计上述思考题让学生做外,你还能出哪些思考题?(点拨学生从学习小说方法角度考虑出题)(生出题后,师生共同合作解题)
可出: A小说的结尾方法跟哪位作家的结尾方法类似?小说的结尾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B本小说主要刻画了哪两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小说主要运用哪些手段刻画他们的性格品质?
C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你有何看法?
D标题中的窗有哪两层含义?小说为何要以《窗》作为文章的标题?
五请学生谈通过对本课学习所获得的收获。
六拓展练习(两题任选一题)
1给本小说续写一段话,想象远窗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后的心理感受与行动。
2以“我看泰格特笔下的《窗》”为题写一篇赏析性的文章。
《窗》思考练习
一 先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然后仔细阅读,回答下边的问题。
1?“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些叙述说明了什么?
说明病人的生活单调、无味,而这仅有的两个小时,由于靠窗病人的努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值得欣赏、值得记忆的东西。
2?有一天,躺着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你认为这个想法是否合理?
为什么他能靠窗自己不能?为什么他能有幸欣赏窗外的一切而自己只能躺在里边?自己也应该享受这种权利。
就常人来说,其实这个想法也是合理的。也许有人会把他归结为嫉妒,其实嫉妒也好,羡慕也罢,应该说是人的一种天性。(学生可自由回答。)
3?靠窗的病人病情危急时和死后,另一位病人有什么表现?试从小说中找出能够反映他表现的关键性词语,简单加以说明。
病情危急时,他没有给予帮助,而是“纹丝不动地看着”,固执地重温着自己的想法。人都已经死了,他“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既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内心也没有任何不安。几天以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而且当医护人员“刚一离开”,他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地朝窗口望去,那种急不可待的心情让人不禁心生厌恶。
4?作者这样安排小说的结局,你是怎样理解的?
结局显示,写自然存在的“窗”是虚,写人心灵中的窗子才是实。窗是全文的线索,由窗引起的故事恰如洞悉人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窗》原文阅读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虽然只有1 200余字,但内涵十分丰富。所以,当其译文在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发表后,不久即选入中学教材。初读此文,觉得它像一泓清泉;再读之,则如橄榄在口,愈嚼愈有滋味。诚如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我们以为,这篇小说之所以产生出如此艺术效果,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欧·亨利式笔法”,而且也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辩证艺术。
原文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困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