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落日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7 07:49:40 高考在线

《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及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80岁老翁李庆云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总编辑,要求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朱启平写的《落日》。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重新刊登记载当年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的通讯,可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二、作者介绍

朱启平,燕京大学高才生。在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三、文体介绍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它主要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两点:

(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

(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

四、解题

本文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五、内容分析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5?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六、探究解读: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

明确:

?(一)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二)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3)动作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2、通讯、特写,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出现了“我”,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明确: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七、作业

就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结合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伤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评论。

《落日》课堂实录

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哪位同学能说出文体?

生1:通讯。通讯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与消息一样,通讯应当主要报道事实。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师:讲得不错。在新闻实践中,通讯文体已发展得相当丰富。作为最基本的通讯文体,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而具体细分的话,通讯类文体中又衍生出特写、访谈、来信、调查报告等等;按照所采写的对象细分的话,又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政论通讯、风貌通讯等等的不同。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通讯文体——你能了解当时的背景吗?

生2: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师:讲得很好!有资料记载,日本停战诏书全文如下: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舍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宁、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损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难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

御名御玺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大家阅读了“停战诏书”,知道他们被迫投降的原因与背景。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

生3:晚年侨居美国的朱启平(1915~1993)是《大公报》的名记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1945年9月2日,他曾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师:大家的阅读面真的很宽,我佩服!是的,萧干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

—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匡家轴心国集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照片吧:

[推进新课]

师:同学们,文章开头就写“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为什么要说“9时10分”呢?说道“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4:提到“9时10分”,目的是体现这次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因为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二次大战才真正结束。同时也体现一种气势,收到庄严肃穆的效果。

生5:提到“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的是突出现场感与真实性。

师:同学们的直觉很不错!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不容避讳的是,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文章接着写“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生6:议论和抒情。

师: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

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

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

行议论。

生7: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正如“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师:大家回答的不错。文章在描写投降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请你找出来。

生8:“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7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8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8时50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9时整,麦克阿瑟、尼米兹和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锈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这些时间的描写,突出了仪式的非同一般。

师: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将对那些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展开审判。为了逃脱正义之神的惩罚,昔日不可一世、罪恶累累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阿南惟几、杉山元、谷寿夫等,进行了末日来临前各不相同的垂死挣扎——但最后都无一逃脱历史的审判! 师:本文的特点是“点”“面”结合,请你从“点”和“面”结合的角度,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生9:这篇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一“代表到来”一“仪式开始”一“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一样,镜头推前、推前,画面由远景——中近景——特写镜头。如:“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有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

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

光十色,目不暇接。”

师:分析得到位、全面,例子列举得恰当、合理。

师:朱启平的作品反映的题材重大,在以对政治、军事的观察和分析见长之外,还善于从比比皆是的对比描写人手,娓娓道来。比如,他的作品中“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人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那么,本文的对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10: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奴役亚洲人民而被钉进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欣喜之情。

师:好!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9·18”,给学生以深刻的视觉感受。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受惠于对比表现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作品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对比手法运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处理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展示了文学主题表现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生11:老师,在写到“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时用的是细节和衬托的手法,那么,衬托手法的作用何在呢?

师:问题提的好!衬托手法的运用表明了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的可怜与卑微,是罪有应得。衬托手法,一般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以小衬大,小景物衬托大景象。如杜甫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第二种是以动衬静,要写一个安静的氛围,写出一种声音来。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入寻味。

生12:老师,文章里提到“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怎么理解?

师:文章结尾的风趣语言,表达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他们内心肮脏的写照。

师:同学们,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有独特的含义么?

生13:象征日本就如同落日一样,风光不在了。

生14:在强大的正义面前,日本军国主义就像没有生气的落日,激情全无。

师: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又有“樱花之国”(有300多个樱花品种)、“火山地震之邦”(全境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约占1/3)的称号。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是一个被大海所环绕的国家,潮起潮退、日出日落,季节和时日的交替变更,似乎对岛国的人民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用“落日”意义独特、含义深刻——日本给人类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的结果也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是一个没有还手之力的奄奄一息的杀人魔王,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落日!

《落日》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哔叽(bì) 绶带(shòu) 舷梯 (xián) 挪动(núo)

B.湔洗(qīan) 顷刻(qǐng) 拾阶(shè) 翘首(qiáo)

C.半晌(shǎng) 昭彰(zhāng) 虔诚(qián) 归咎(jiù)

D.应酬(yìng) 赎罪(shú) 亚裔(yì) 撰写(zhu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伎俩 摧枯拉朽 端倪 妄加揣测

B.耸峙 焦躁不安 梦魇 永葆生机

C.肃穆 白浪如炼 呼啸 感慨万千

D.嬉笑 诙谐幽默 悚然 厥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