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直面苦难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4 11:47:11 高考在线

《直面苦难》教案

【学习目标】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学法建议】

1、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

2、联系生活中事例来加深对苦难的认识。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著名诗人、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资料链接

面对苦难,生命常青。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周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

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放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反复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②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③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 )苍穹 ( )慰藉( )瘟疫( )炫耀( )荒谬( )

芸芸( )众生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她 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更加炯炯有神。

(2)人物雨花石出自天然,石中画面呈现了人物的形体,其线条简繁有度,色彩丰富,色调和谐,人物形象 。

(3)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消。

A.掩盖 惟妙惟肖 违反 B.掩饰 绘声绘色 违反

C.掩饰 惟妙惟肖 违背 D.掩盖 绘声绘色 违背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文,应当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B.在班级开的主题演讲会上,小丽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同学们都听呆了。

C.腐朽的清政府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与帝国主义签定了许多出卖国家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D.国民党军队纪律败坏,许多士兵在上司的带领下,竟然明火执仗,公开在大街上抢劫。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定失败,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第二部分(第4—7段)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美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貌。

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错误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员,对苦难的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常常不为人知,也无法言说。

(2)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三个观点:

(3)《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

在 ,这种坚强是战胜了 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 苦难,它也有 作用。

2、重点探究

(1)自然悲剧包括 、 、 等。

(2)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大家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对待的感受 原因 结局

社会悲剧

自然悲剧

总结:作者用 的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3、内容评述

《直面苦难 》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周国平的语言透露着深邃的哲理思考,具有极强的雄辩力,所以,尽管他较少运用事例,但他从多角度展开的或言简意赅或充满诗意的论说,反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

《直面苦难》点评

洪水爆发 、 流感盛行是种苦难,亲人的突然离开是种苦难,战争的爆发是种苦难……古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苦难,但正如文章中所说的“人总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勇气是打败一切难题的有利武器,拿出勇气,勇敢地面对苦难,克服苦难,定会拨开雨雾见天明。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自信是攻克苦难的坚强后盾,唯有自信,我们面对苦难才会有百折不饶的魄力。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无穷的力量,力量是战胜苦难的持久的长矛,力量的无穷才会让我们将苦难彻底的粉碎。

《面对苦难》一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让我感慨颇深。记得有首歌曾这样唱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无力让它不存在,我们要让它彻底消失,唯有我们去努力的去克服它。克服苦难,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才过得美好充实。

《直面苦难》原文阅读

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那种一交好运就得意忘形的浅薄者,我很怀疑苦难能否让他变得深刻些。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灵魂,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望着四周依然欢快的生活着的人们,我对自己说: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那么,一个人的灾难对于亲近或不亲近的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发生任何影响,这就对了。

幸运者对别人的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招灾的不是我!

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或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是我?

不幸者需要同伴。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至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的本身。相反,受难者人数的增加仿佛减轻了不公正的程度。我们对于个别人死于非命总是惋叹良久,对于成批杀人的战争却往往无动于衷。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危,以及幸灾乐祸。这当然是愚蠢的。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的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发生动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佛的智慧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我的智慧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担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会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