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4 02:06:57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模板
2023-08-04 09:57:58语文高二教学设计范文
2023-08-10 09:52:00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五篇
2023-08-18 11:38:55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前台每周日常工作计划
2023-08-17 16:15:55电工年终总结范文10篇
2023-08-10 05:20:35中秋赏月作文700字
2023-08-10 19:42:20教师节活动个人感悟五篇
2023-08-14 07:17:01
胡同文化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歌曲叫<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原汁原味的京曲,将我们带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
一提到北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
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
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
同学可能没有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象征,说不定它与北京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还有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
二、板书课题。
三、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北京的胡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看图片、老师介绍。
四、再让我们来欣赏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第第5一12节,思考问题: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
“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
居住方式上的安土重迁和独门独院,饮食条件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明哲保身;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的具体内容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五、这就是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到这里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称北京文化为胡同文化,而不说是香山红叶文化?让我们还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4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1、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胡同将四方四正的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
2、胡同的取名、宽窄和数量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并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与思想;
3、胡同接近闹市又远离闹市,与闭合的四合院是一体的。
特点
方正
取名(计数、物御、人物、行业、形状、其它)
数量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网络(方便、安静)
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六、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这种特点也就塑造了以“忍”和封闭为特征的北京市民文化。因此,北京市民文化又被冠名为“胡同文化。”
七、如何评价北京胡同文化
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态度
补充材料
①北京人的生活习惯: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②北京人的“礼数”
北京人特别讲“礼数”,这是一种文化教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外地人的态度。老北京人不歧视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得到的几乎都是清楚、详尽、和气而又有人情味的回答。而上海人特别歧视外地人,特别歧视穿衣不体面的外地人。
B、人情方面。北京人顾人情面子,人缘好,如课文所说。
C、生活方式上。北京人生活简朴,但决不会因为穷而失了身份,丢了体面。即便不过是一碗老豆腐,二两烧酒,也会慢喝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像面对一桌满汉全席。
这体现了北京人悠然自得、清淡典雅的生活作风。
③北京人的安分守己。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
八、
、胡同为什么会衰落
用课文上的一句话来表达:商品大潮的冲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作者对胡同的衰落持什么态度
作者和那些老北京人一样的心情:留恋,伤感,无奈
但作者是达观的,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胡同的衰落,以积极乐观超然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到来。
6 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作者对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时又有几分向往留恋。例如在写到胡同取名的来源时,列举了很多胡同名字,这些名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说明北京人的内心,有一种乡土情结;下文又写了北京胡同人们生活方式的安宁、平和,闲逸恬谈,写了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懂礼数,写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朴的风俗和田园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怀恋之情。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4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提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训练辩证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吸收,不断创造,才能发展。
六.小结本课(3)
胡同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北京人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很高兴地和胡同再见吧。
四、拓展阅读,认识居住环境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阅读补充材料《夹缝中的上海人》,质疑讨论:材料中上海的市民文化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看来上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市民文化?上海市民文化的形成与北京市民文化的形成有何共通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上海市民文化的特征:“精明、实惠、小家子气、自私自利”。因为他们居住生活在狭小、拥挤的“羊肠小弄”和狭窄阴暗的“鸽子笼”里。两地共通之处:市民文化的形成都深受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居住方式的影响。这说明一个城市中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方式会对其市民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五、研究性作业
对东莞旧城居住区进行考察,分析东莞的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对东莞市民文化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东莞市民文化中的优点与缺陷。
此作业可由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协作小组完成。(莞中 - 小呆)
9 拓展
(1)“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相比,哪一个更封闭?
(2)我们身处在怎样的居住文化中/
[板书设计]
胡同 文化
大潮席卷
方正、来源、宽窄、网络 封闭、满足、袖手、忍安
毫无生气 衰败没落
日趋消失
(方正——封闭)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3、 北京的胡同及其特点
展示四合院、胡同照片,结合课文前四段,请学生说说北京胡同的特点。再播放一段胡同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过渡到下一步。
走向——正
名称——俗
胡同的特点 数目——多
环境——静
4、 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形成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
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胡同居民 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封闭、忍
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 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胡同文化的特点)呢?(见上表右)
6、 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展示几幅衰败的胡同的照片)
批判中带有伤感
《胡同文化》课文原文欣赏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胡同文化》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 完成练习。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本文是汪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可以说“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就是 《胡同文化》的副标题。选段中,有的语句直接扣住了正题,有的扣住了副题,有的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
(1)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
(2)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2、划线的语句是否是比喻句?请做简析。
3、这一段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1、“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2、不是比喻句,而是举例。
3、揭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东西终将被新东西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