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新仿试题五及答案
2023-08-10 12:58:05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文化素养(三)及答案
2023-08-16 11:05:2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五及答案
2023-08-15 22:47:38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2023-08-11 03:06:56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学前班期末工作总结最新五篇
2023-08-04 20:26:08敬老院爱老尊老活动心得范文十篇
2023-08-07 17:29:51环保工作计划范本10篇
2023-08-10 22:34:22环保工作计划范本10篇
2023-08-15 08:00:40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模拟试题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
A.冒号、引号
B.问号、叹号
C.逗号、句号
D.省略号、书名号
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3、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4、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兴趣、爱好、理想
B.兴趣、动机、世界观
C.理想、信念、世界观
D.需要、动机、世界观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华民国
C.清朝
D.明朝
6、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鸟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7、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的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常见的教学日记的形式不包括( )。
A.提纲式
B.点评式
C.解说式
D.随笔式
8、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信号反射
D.膝跳反射
9、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0、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受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 )。
A.变式
B.定势
C.同化
D.原型启发
11、“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12、下列的( )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13、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 )。
A.予以忽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B.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
C.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
D.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特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A.功能性
B.整合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15、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1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徐特立
17、“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 )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A.8
B.9
C.10
D.11
20、下列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 )。
A.帮老助残
B.植树造林
C.打扫校园
D.拥军优属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2.报名条件
一、考试对象
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本市户籍或持有本市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的居民、在本市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二)报考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三)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四)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户籍在上海的外地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三年级(含在读专升本第四学年)及以上考生和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中高职贯通考生允许在其学习的最后一年,凭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六)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有关政策规定详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和《教师资格条例》(教育部令第10号)。
(八)考前防控疫情排查要求。请考生自觉对照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上海考区有关疫情防控要求(附件2)中的考前防控疫情排查要求进行自我排查,并填写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上海考区考生健康安全书(附件3)。不具备考试条件的考生不得参加本次考试。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认定除笔试成绩合格外,还需符合相应的学历层次、部分资格认定还需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或等级、满足体检标准等,因此请考生在报考前详细了解本人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所在地的认定条件,谨慎报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考点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①中国
夏、商、西周: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②西方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学习内容主要是“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
雅典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方面。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
(2)封建社会教育
①中国
《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②西方
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①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②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 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