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教案

2023-08-03 08:35:38 高考在线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祈祷:降服谗言噩梦滑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胆、肾六神。

五、读课文疏通情节:

一、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 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二、别里科夫的恋爱 (6—37) 开端:怂恿(6—7)

发展:漫画、骑车(8—17) 套人

高潮:争吵(18—36)

结局:失败(37)

三、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尾声 套死

六、分析主题: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的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

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车交游。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5、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6、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通过恋爱时间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①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②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③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小结:以上种种均为外在因素或外在诱惑,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准备结婚只是昏了头。

7、这件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①有人画了幅漫画。②华连卡骑自行车。这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他永远地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结: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乱子,将别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来。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良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8、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9、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6、讨论课文中三、写法分析

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这和前面《守财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找一两个例子作说明。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 教师点拨要点:

①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②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③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jí) 暖和(huó) 削(xiāo)铅笔

B.滑稽(jī) 降服(xiánɡ) 结束(sù)

C.违背(wěi) 读书(dú) 讥诮(qiào)

D.鞭笞(chī) 契诃夫(hē) 循规蹈矩(j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故守成法 兴高采烈 歹毒 辖制

B.合盘托出 诚惶诚恐 战战兢兢 辩护

C.吃荤 怂恿 撮合 黄粱美梦

D.安然无恙 各行其事 是故 世故

3.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奴隶制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A.通知 以至 逐步 装

B.通知 以致 逐渐 装

C.通告 以至 逐步 包

D.通告 以致 逐渐 包

4.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__________。

A.使他借此逃避现实生活

B.使他借此脱离现实生活

C.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D.他借此离开现实生活

5.下面判断有误的是

A.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中国的蒲松龄。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套中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6.下列句子问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B.“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加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

C.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他辖制呢!

D.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二、阅读理解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7.文中“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8.破折号后面的长句,有什么深层含意?

9.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0~15题。

柔弱的人(节选)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我对她说:“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我们和您讲妥,每月30卢布……”

“40卢布……”

“不,30卢布……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30卢布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

“两月零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60卢布……扣除9个星期日……还有3个节日,共12卢布。柯里亚有病四天没有学习,您牙痛……3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扣除……还剩41卢布。对吧?”

尤里娅左眼发红,而且眼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但——一言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了一个配套茶杯,扣除2卢布……女仆盗走瓦里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再扣除5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9卢布……”

“我没有支过!”尤里娅啜泣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那就算这样,也行。”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3卢布,再没有支过……”

“是吗?这么说,从14卢布中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请收下吧!”

我把11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要‘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你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把使她大为惊疑的80卢布递给了她,她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我想到: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0.这篇小说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描写。

11.摘出文中能体现社会环境内容的文字。

12.“憎恶使我不安起来”一句中,我“憎恶”的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她的一声“谢谢”含有对“我”的讥讽。

B.她的一声“谢谢”使“我”深感内疚。

C.出于对她逆来顺受、不思抗争态度的愤激之情。

D.对肆意宰割她的人和势力的憎恶

13.“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可以’的答案”说明尤里娅是一个

A.任人损害、不会抗争、也不想抗争的人。

B.善于含蓄地讥讽、巧妙地抗争的人。

C.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人。

D.性格温柔、对安逸的生活非常满足的人。

1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15.小说末句的意思是

A.表明“我”将凭这次教训,努力去做一个强者。

B.表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的真正的强者。

C.暗示与“她”相比,“我”是一个有权势的强者。

D.暗示反动统治之所以能维持,正是因为人们不反抗。

《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理解答案:

一、1.D(A.和huo B.束shù C.违wéi)

2.C(A.故—固 B.合—和 D.是—事)

3.D 4.C

5.B(中国的蒲松龄应为美国的欧·亨利)

6.D

二、7.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

8.从侧面形象说明当时的社会对人们健康纯真的思想感情压抑非常深。

9.只要沙皇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不能自由快乐,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

10.对话(或语言)

11.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12.C

13.A

14.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人。

15.D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

我在课上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和小说主题,在过程中我发现有如下问题:

首先,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我在导入上是受了另一位老师的启发,先从课文插图入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从插图人物中进入讨论主题。关于问题的设置,我是改了又改,担心问题不够明确,学生会领会不了,最后确定为:看着图上的主要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学生提出“像盲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绕回到讨论主题上去,只是笑着自己说了结果:你是因为看到他戴墨镜吧。这样只是作出回应,但在课堂上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笑点和乐子,我应该要把问题抛回学生,让他说说为什么像盲人,别里科夫戴着墨镜是为了什么,这样既回应了学生,又能引导大家进入人物形象分析。像这种疏于引导的情况我在这节课中出现了很多次,第二环节从事件中去分析别里科夫形象的时候,我因为担心后面的时间仓促,所以总是急于把学生带回我的思路上去,导致不能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发言,也导致个别小组因为没有发言机会而显得不够积极。

其次,我没有及时提醒学生做笔记。虽然我在开始的时候再次强调了我们的规则,其中就包括要注意聆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及时做好笔记,但是当我下课时叫同学们把导学案收上来时,学生发出了惊呼声,因为他们根本没在课堂上及时整理好笔记,而课后我在收上来的导学案中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大部分同学还是保留了自己预习时的答案,没有意识到要把课堂上的分析再补充上去,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在每个环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因为学生现在的自主性还比较差,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探索中慢慢帮助他们培养这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