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人教高二语文教案案例
2023-08-03 14:26:44八年级语文份参考教案五篇
2023-08-16 06:37:28琵琶行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2 15:12:23苏幕遮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07 14:18:37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学雷锋纪念日演讲稿五篇
2023-08-06 21:35:45医院院长工作总结范本10篇
2023-08-03 09:29:04酒店服务员个人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2023-08-03 00:49:51人教高二语文教案案例
2023-08-03 14:26:44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案例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案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切入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阅读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板书设计: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案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案例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案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案例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等词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忌 嫉妒、憎恨:猜忌。怕,畏惧:顾忌。禁戒:忌酒。
败 战争或竞赛中失败(与“胜”相对):胜败乃兵家常事。
讽 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讥讽、讽刺、嘲讽
蔑 小;轻:蔑视。无;没有:蔑以复加。
赢 胜:输赢。获利:赢余。
2.要求会写的词语:
猜忌 轻蔑 赢利 讥笑 讥讽 反唇相讥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转败为胜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语言简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次赛马过程中,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其中的奥秘值得分析。同时,文章对齐威王、田忌、孙膑都有一定描写,恰当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孙膑能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所在。
2.教学重点:
了解孙膑究竟是如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悟孙膑的足智多谋。
4.教学突破点:
从两次比赛截然不同的结果入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同样的马匹调换了出场顺序后,就改变了比赛结果。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膑、蔑”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
(四)小组研究学习赛马过程。
自由读文:
1.找出文中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
2.赛马过程可以概括为几部分?
(初赛失败、孙膑授计、再赛胜利)
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收集智慧小故事,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产生什么问题?
(二)学习第一次赛马:
1.指名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一边听,一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可以用序号在书上标记,使思维更具条理。
2.小结:你能试着像体育节目播音员那样把这次比赛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口述这次比赛,学生互评。
(三)学习第二次赛马:
1.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描写中又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补充板书,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3.分析“强”与“调整顺序”的关系。
“明明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可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你有什么疑问吗?
4.自读第二部分,再找找更关键的原因。(找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一句)
5.分析理解这句话
(1)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六匹马的学具,试着摆一摆,想想假如六匹马一块儿跑,将是怎样的结果?
(请学生通过动手,尝试理解“快不了多少”。)
(2)请一学生摆放马与马之间快不了多少的位置关系。
6.理解三句话的联系
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二段(孙膑献计)
过渡: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时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心理,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既适于表演,又适于朗读,你们想怎么学?
1.朗读和表演都应把握人物的心态,看看初次比赛后,三个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垂头丧气 齐:得意洋洋
孙:胸有成竹(相机理解这几个词)
2.在把握人物的心态基础上,练习朗读或表演。
3.台下学习依据课文中的描写评价演出。(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4.找一找齐威王失败的原因。
(五)总结:从两千年前的这次比赛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如果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有所警觉,是否还会出现其它的比赛结果呢?请同学们回去试着摆一摆,画一画。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善于观察,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人物简介——孙膑 田忌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