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语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

2023-08-17 15:38:59 高考在线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三,教学方法:赏读法 合作交流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阅读感知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国登山队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登上珠峰

四.合作探究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究竟靠什么克服的?

1.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互动3: 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

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2.研讨英雄(重点)

[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 讨论1: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讨论2:赏读他当时留下的遗书

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他更是一个英雄.

五.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让我们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六、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其他登山探险家的故事。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2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中国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习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习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

(2)履践( )?

(3)崔巍( )?

(4)养精蓄锐( )?

(5)齐心协力( )?

(6)勇往直前( )?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的无氧

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

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习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习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习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3

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

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

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1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从北坡攀上世界峰的创举。

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领悟冒险的真正意义。

2、能力目标: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提及沙漠,也许你马上会想到荒凉之境、死亡之地。古诗云: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不飞下,兽铤亡群。假如你身陷如此绝境,你会做何感想?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撒哈拉沙漠的法国飞行员--圣艾克絮佩里,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在沙漠中心》。

2、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

二、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2、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讲述: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首先得用心朗读课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要把握好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3、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

1、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A、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B、我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找出体现作者心路历程的句子加以领会。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

A、艰难处境:干渴、风大、寒冷

⑴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⑵“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B、应对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

C、生理反应:产生幻影、感到疲倦、呼吸困难

D、心路历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痛苦(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

理解: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理解: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也无怨无悔。]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总结拓展)

1、出示自学指导: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他我们从中应该学会什么?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

(1)作者认为,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2)作者是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的人。

4、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辩题:大学生能否参加这种高危的探险活动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5、课堂小结

即使处在沙漠的中心,也要为自己点一盏温暖的心灯!只要心还亮着,世界就是明亮的!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犹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犹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以“考试失败后的我”或“比赛受伤时的我”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在沙漠中心--(热爱生命,顽强生活)

A、艰难处境:干渴、风大、寒冷

B、应对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

C、生理反应:产生幻影、感到疲倦、呼吸困难

D、心路历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5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心路历程。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句子中的情感。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品味重点语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印象。

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心,会是什么感觉?

让我们走进在沙漠中心,看看作者在沙漠中心是一种什么感觉。

二、新课。

第一站 梳理作者心情。

1、在沙漠中,我遭遇了哪些痛苦煎熬?

(干渴、疲惫、幻觉、呼吸困难、寒冷、炎热、寒风)

2、在这些痛苦煎熬之下,作者是什么心情?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从中梳理出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痛苦——绝望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心里,屠刀就在我心头上。\我仍然跪在地上。……)

——平静

(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

——乐观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5、小结作者心路历程。

第二站 分析描写心情的方法。

1、赏析二段。

2、总结方法。

第三站 辐射全篇

看看文章还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

第四站 模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