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
2023-08-13 10:01:36日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10 05:43:40新编九年级语文授课教案五篇
2023-08-09 20:08:38满井游记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08-06 07:39:18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中学生暑假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2023-08-08 10:08:05最新个人工作总结(年度版)
2023-08-17 13:47:57读书分享的演讲稿五篇
2023-08-08 03:50:33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
2023-08-13 10:01:36
漫话清高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一、 教学目标与任务:
1、 正确理解与认识“清高”的内涵;
2、 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的观点;
2、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 教学设计:
1、《漫话清高》是学术文化随笔。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却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学习时,首先要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2、准备5—8则课外观短文作为资料展示。
3、PPT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A、导入
有人问香港凤凰电视台著名栏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听很多人说你挺清高的。”
鲁豫回答说:“可能应该是吧,不是表现得比较清高,而是我算个比较清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清高”这个词,总觉得它有傹劲劲的,或许应该说是有点小脾气,傲气,比如我碰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就会比较冷淡。我不是那么快熟的人,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
有人看了电视后说,她配清高,可见清高是有一定标准的了,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清高”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北大著名学者金开诚的《漫说清高》,所谓“漫话”就是不拘形式的随意谈论在这一课文里, 金开诚先生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附:介绍作者:(课件内容一)
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杜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B、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解决相关的字词音义(媒体展示)。
音:勾当(goudang) 颍(ying)水 汲(ji)黯
怪癖(pi) 禅(shan)让 倪(ni)
2、想一想,我国古代哪些人最容易被人们冠上“清高”的帽子。(文人士子)
C、课文内容探究:
问题思考:(媒体展示)
1、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
2、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3、林和靖、倪云林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别说明了什么?
5、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
讨论研究:
1、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
明确:所谓“清高”,辞海解释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应该是含有褒扬之义的,作者认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也是有褒赞之义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跟“清”字搭上关系的,往往有称誉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如今清字与“高”沾上了,想来该是顶量级的称誉了吧,然作者说“高”非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总要带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谓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独啊,看来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与幸福生活的距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价就是“孤独”。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寂居的文人隐士头上。
2、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萨么?
明确: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
①许由是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士,他因有德有才,而被定为唐尧位置的第一人选,而当天下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逃之夭夭,而世人却对其行为大加褒赞,长久以来传为美谈。有德有才者弃天下苍生于不顾,视郑重托付为污染,实在让人想不通,你能想得通吗?——因为清高在古代是受人赞扬的,而这种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
②在作者的眼里陶渊明无疑是个古代清高的样板,是个非常突出纯正的清高之士。回想一下我们学到过的陶渊明的诗文,或许我们能够有个更清晰的感受。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以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字里行间饱含对自由的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摆脱官场樊笼的欣喜。菊花傲霜开放、凌寒不凋;花容艳美、韵致高雅,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深受世人喜爱,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由许与陶,可见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当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且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富)和社会地位(贵)的人通常会被评价为“清高”,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与机会,却不屑为人君;陶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而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因此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是颇为混乱的了。
3、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要获得清高之名,必须要有才(相关的内容)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百花都凋残了,只有梅花开得茂盛美好;小园的风光都被梅花独占了。梅花疏淡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清幽的香气在黄昏朦胧月色里飘散着。白色的鸟儿被梅花吸引住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一眼;粉蝶如果有知觉,也该会消魂。幸喜我能以诗和梅花亲近,唨不到那些花天酒地的权贵来凑趣了。
4、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假清高的李白——一生都在摧眉折腰事权贵)
①李白的例子说明清高的评定标准是严格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有不世之才华,又鄙视功名利禄,应该说很是符合“清高”之名,但有人认为他有时用世之心过切,又很是自负,缺少恬退之心,而且得志时洋洋,失意时傲慢,故难得“清高”之名
②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评定的标准是模糊的;
孟浩然是唐时与王维其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或雄劲有力,或清新秀美,或见是个有才之人,而且偶有用世之心,但一生未仕,还纵情诗酒之中,竟至于有官不做,隐居后也有恬淡之志,却也未立于清高之榜,可见清高的标准也是很这模糊的。
由清高的评定标准可见,“清高”不是一个非要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上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
5、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
“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下来。没能致富的人自视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发财致富甚至既富且贵的人如果讲一点清高,被认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所以“清高”这个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D、讨论延伸: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结合课文对清高的理解以及末段文字,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清高这一现象的理解。
讨论可能的见解:
①、当今社会鼓励人尽其才,青年人应该放弃“清高”的观念,积极投入社会、发挥才干、去争取物质利益与社会地位;
②、市场经济不是让每个人都变得惟利是图,作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人保持一点“清高”的操守的;
③、警惕“清高”的异化,坚决揭露假“清高”。求名不成,求利不得,退而标榜清高,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自慰,是一处自卑、怯懦、无奈但又不愿承认失败的消极生活态度,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得利的,可是现代夾会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想借清高之名而行出名与得利之实,这是一种人见人恶的假清高,做妓女又想竖牌坊。
如:不敢名正言顺的讲稿酬,求润笔。作家从来是“耻于言钱”的,因此作家都是穷光蛋,许多大作家一生清贫,曹雪芹为写红楼穷得全家喝粥,最终贫病而死,朱自清虽贫但绝不食美国佬的“嗟来方食”,最后也穷饿而死,这些都是令人感叹与敬佩的。这种历史的伤痛让许多作家用“面苍然,发播然,满腹诗书不值钱”来形容自己,如此就有些假了呀。贺雄飞先生说:“有一种清高是教授喝西北风孔乙己吃茴香豆,还有一种清高是清清白白拿高稿酬;有一种重利是惟利是图、出卖人格,还有一种重利是按质论价,按劳取酬。”
送礼,是许多人痛恨与忌讳但又无奈的。如果不收,别人会认为你假清高,会认为你不够朋友,这时候难得糊涂就不错了。
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采菊东篱;穷人不食嗟来之食,毙命街头。可见真正的清高?物质所无法动摇的,有时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这又很有些甘于清贫,冷漠诱或,忠诚信仰和不畏牺牲的味道了。
E、总结
作者用文章来开导社会,通过“漫话”的方式,告诉我们“清高”是一种世俗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的行为与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会趋向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与社会地位。它只代表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是自我意识和性格的一种自然体现,它拒绝平庸,蔑视媚俗,鄙弃愚腐,因此总要伤人,因此总被人敬而远之,更是失宠于权势与财富。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现象,在*条件下我们应该辨证的去看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两篇文章(看附后资料1、2则)
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以道德滑坡和人格、尊严的丧失为代价。恰恰相反,社会越进步,市场经济越完善,道德水平应当越高,人格和尊严越应被人所重视。在各种机遇、选择、挑战接踵而至的时候,能正确地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保持清高的品质,那就十分可贵了。
《漫话清高》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埋(mán)怨 谄(chǎn)媚 屏(bǐng)气凝神 相形见绌(chù)
B.殷(yāu)红 偌(nuò)大 乳臭(xiù)未干 暴风骤(zhòu)雨
C.熟稔(rěn) 膝(xī)盖 戛(jiá)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D.羞赧(nǎn) 拘泥(ní) 面面相觑(qù) 引吭(háng)高歌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明思义
B.拖沓 毒枭 省吃简用 未雨绸缪
C.家具 斡旋 山洪暴发 辗转反侧
D.梗咽 皈依 恶贯满盈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___成了鳍状。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蜕化 熏陶 辛酸 B.退化 熏陶 辛酸
C.退化 熏染 心酸 D.蜕化 熏染 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几十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自然会解决。
D.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干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舞台是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准备的,只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充分激发出表演的艺术天才。
D.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6.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__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对现实的深深感慨。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A 6.C
《漫话清高》测试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埋(mán〕怨 谄(chǎn)媚 屏(bǐng)气凝神 相形见绌(chù)
B 殷(yān)红 偌(nuò)大 乳臭(xiù)未干 暴风骤(zhòu)雨
C 熟稔(rěn) 膝(xī)盖 戛(jiá)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D 羞赧(nǎn) 拘泥(ní) 面面相觑(qù) 引吭(háng)高歌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明恩义
B 拖沓 毒枭 省吃简用 未雨绸缪
C 家具 斡旋 山洪暴发 辗转反侧
D 梗咽 皈依 恶贯满盈 变换莫测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成了鳍状。
② 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 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 蜕化 熏陶 辛酸 B 退化 熏陶 辛酸
C 退化 熏染 心酸 D 蜕化 熏染 心酸
4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几十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 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 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自然会解决。
D 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干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舞台是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准备的,只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充分激发出表演的艺术天才。
D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6 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_____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 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 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
② “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 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 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 ③④①⑤② B ⑤②③④① C ⑤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②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10题。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 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 “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 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7 第②段中“菊花的意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字数不超过5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在泥土中寻找诗句。(字数不超过1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字数不超过2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⑤段中说陶公的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字数都不超过1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以菊花贯穿全文,但菊花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
B 文章的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引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C 作者说:“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意思说,在那样的时代,即使陶渊明也不能免俗。
D 第②段说:“盛开的菊花都败萎了”,第⑦段又说祠与塔“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是文章的不严谨之处。
E本文不重行踪,重抒情,在对陶渊明的追思中蕴含着对现实的深深感慨。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A 6 C
7 ①菊黄色的江水
②带有菊字的地名
③菊黄色的阳光
④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
⑤菊花般的品格
⑥花般的梦想
8 ①在清洁的环境之中追求他的理想,保持他的节操。
②1600年了,他的气节、精神已发扬光大了吧。
9 ①看似“散缓”实有“奇趣”的诗风。
②看似超逸实为正气凛然的人格。
10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