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17 07:07:15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04 00:53:16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05 17:58:04双桅船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12 17:40:55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教师学年工作总结范本
2023-08-16 19:44:47抗美援朝71周年学习心得五篇
2023-08-13 16:58:36做个文明的学生演讲稿五篇
2023-08-16 21:56:04布衣总统孙中山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023-08-17 07:07:15
拣麦穗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拣麦穗》教案
一.导入:张洁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女作家。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理想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拣麦穗》这篇课文,走进张洁。
二.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你能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吗?
( 姑娘们拣麦穗/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卖灶糖的老汉去了
或:姑娘们的梦想/我的梦/梦幻的破灭)
三.体会感情: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虽美丽,有时却如肥皂泡一般被现实一触即溃。于是有人沮丧,有人绝望,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下面请同学们有感 情地诵读第一和第三部分,初步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点两生读,学生评价: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大家已感受到文中弥漫的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下面请大家共同来品味这两部分的语言,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细腻的感受?(四人一组交流讨论,然后谈谈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也找了三处,让我们来共同品味。
1.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学生读,然后思考讨论问题:
去掉加点的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②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再点人读,要求读出感情。
2.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第一处加点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
4.体会到作者由农村姑娘们和我拣麦穗的故事产生的种种复杂的感情之后,下面请大家听老师读读这两部分,看能否加深理解。
(师配乐范读)
下面请大家再读。结合以前我们讲过的朗诵技巧,用我们动听的声音和我们善感的心灵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
点两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最后配乐齐读。
[五.拓展深化: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后来写“我”的梦,删掉开头的部分,文章也依然是一个整体,可以删吗?请大家课后思考。
(不能删。①我的“梦”是放在农村姑娘拣麦穗寄托梦想的大背景之下。介绍了当地当时的特殊景象之后,就很自然地展开下文情节,“我”和灶糖老汉之间的美好情意就更能打动人。②只有后一 部分,文章的内容显得有些单薄。开头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农村姑娘们的梦破灭了,就顺从地认命,丢掉梦想,这里有作者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而“我”自老汉去了之后直到现在仍执着地追寻那份美好纯真的感情。作者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关注个体,也关注社会。她不仅仅只是在回忆儿时的那段经历,更是以充满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胸怀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第一部分丰富了整篇文章的内涵和意蕴。)]
六.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向往。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
1.分析本篇中两个拣麦穗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蕴
《拣麦穗》是一篇非常精致的散文。作者显然很注意叙述文体的纯静,无论用词还是断句,都尽力要显得舒缓从容,仿佛是有意要造成一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气氛。这篇作品在情感上也很真挚,开头部分对于农村姑娘拣麦穗这件事本身的怅叹也好,接下来对那位卖灶糖的老汉疼爱“我”的那些细节的描写也好,更不用说对那颗高挂在树梢头的小火柿子的着力描画,都使人感到那样亲切和自然。
2.简析文章中“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象征意味
本文后半部分出现的“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意象,在全文中占有中心地位,它凝集着作者在全文表达中的所有情感,也是最容易拨动读者的情感心弦的一个意象。
3.简析本文叙述从容、意境优美、寓意含蓄的艺术特点。
本篇以回忆的视角展开叙写,时间和空间目的地距离使作者获得了一种从容的叙述心态。作者显然很注意叙述文件的纯静,无论用词还是断句,都尽力要显得舒缓从容,仿佛是要有意造成一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气氛。文章还注意营造优美的意境,在意境的烘托中突出中心意象,从而强化情感的抒发力度。这篇散文精致之处更主要还是体现在寓意的含蓄上。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哀愁赋予了整篇散文一种内在的和谐;也正是这哀愁加强了作品那从容舒缓的叙述文体的抒情意味,使它能在不知不觉中拨动了读者灵魂深处的心弦。
《拣麦穗》同步练习
1.本文作者 是当代女作家。(2分)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6分)
麦穗( ) 戏谑( ) 磕碰( ) 山坳( ) 步履( ) 蹒跚(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然后,她又戏谑地说:“大雁,告诉姨,你拣麦穗做啥?”
戏谑:
⑵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准备嫁妆哩!”
大言不惭:
⑶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蹒跚:
4.分别用下列形似字组词:(4分)
攒 臊 履 跚
赞 操 覆 栅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歌颂了纯美的人性。
B、文章写出了“我”的年少幼稚。
C、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D、“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倒不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懂得害臊,而是老汉觉得自己快死了。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5年孝感试题)(3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第二部分: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7.文章题目为《拣麦穗》,课文主要写的是拣麦穗吗?为什么以“拣麦穗”为题?(4分)
8.当二姨问起“你要嫁谁”时,“我”脱口而出“那个卖灶糖的老汉”,结合课文考虑,为什么“我”会这么惦记那个卖糖的老汉?(4分)
(二)
记忆深处的冰棍
①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种食物。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②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也永远是单调的冰凉甜润。可是,撕开简单的包装纸,将染有色素的冰棍送到嘴里贪婪地吮吸,是儿时的我最惬意的避暑方式,那种高兴劲是今天在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朵颐的城市小孩难以想象的。
③炎炎的夏日午后,高韫让人绵软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卖冰棍的小贩们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一天收入的大部分要靠这每日的最高温。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托着用泡沫箱子装着的冰棍,他们走家串户地用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冰棍,卖冰棍咯!”
④就像女人对服装没有抵抗力一样,儿时的我经常是这种吆喝的俘虏。有时宁愿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风险,也要缠着他给我买一根冰棍。我从小贩子里小心翼翼地接过冰棍,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心花怒放,冰棍冰凉的水汁浇灌着我干涸的肠胃,我浑身舒坦,飘然成仙。人对珍惜的东西总会慢慢享有,有时候,我会把冰棍放在碗里,只为了喝上一口甜丝丝的冰水。
⑤吃了冰棍后,我对包装纸还恋恋不舍。我曾经收集了厚厚一叠冰棍纸,有的是自己吃剩的,大半是在路上捡的,打算用做算术的草稿纸。可惜晒干后的冰棍纸满是水迹,又糙又硬,书写起来非常不便,后来被老妈用作引火纸,付之一炬,也算是物得其所。
⑥一天,又听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我像听到出击的暗号似的立马跑出来。卖冰棍的人竟是我刚辍学不久的小学四年级同学,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同学和我都是一怔,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穷,没法念书了,爸妈叫出来赚钱。”他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用兴奋的口气告诉我,卖冰棍可赚钱了,三分钱批发的冰棍每支能赚两分钱。我心想:多好啊!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学远去,直到那嫩稚的吆喝声再也听不见为止。
⑦晚上吃饭时,我向爸妈骄傲地宣布我“宏伟”的计划:“从明天起,我不念书了,要去卖冰棍赚钱。”老妈笑得喷饭,老爸当即甩我一巴掌,骂我没出息,不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只想着卖冰棍。
⑧自然,后来我没有去“卖冰棍”,而是在老爸的严逼下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个不停。我“卖冰,棍”的愿望没有达到,而老爸却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儿子考上大学。
⑨现在,由于冰制品种的繁多和冰柜的普及,农村里很少再有从事卖冰棍的苦差事了,而“冰棍,卖冰棍咯”的吆喝声,也只有在我的记忆和梦里才能出现,
9.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大快朵颐:
(2)付之一炬:
10.读第③段加横线的“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一句觉得很有意味,说说你的理解。(3分)
11.一根只有五分钱、含有色素的冰棍自然远比不上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但作者为什么吃得那样贪婪,认为能吃上冰棍就是他“最惬意的避暑方式”?(4分)
12.作者回忆小时侯吃冰棍的经历,为什么要插上对自己辍学同学卖冰棍的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看到同学卖冰棍,年纪还小的作者认为很好,“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那么,到底辍学卖冰棍好不好?结合第⑥段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5分)
14.文章的记叙顺序是 ,详细描写的是 ,重点描写的是 。(3分)
15.文章开头说:“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在你心目中肯定也有珍藏的记忆,请选取精彩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5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在你记忆深处,一定有你忘不了的人,请用一两个片断写一写这个人,要能表现出你忘不了他(她)的原因。
《拣麦穗》答案
1.张洁 2.略 3.⑴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⑵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⑶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4.略 5.D 6、A 7.课文主要写的不是拣麦穗,文章以拣麦穗来引出卖糖老汉。 8.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9.(1)形容事物鲜美,吃得很满意。(2)一把火全部烧掉。 10.句子用了“热辣辣”和“冰凉”两个从感觉上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把卖冰棍人的辛苦和冰棍的诱人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11.因为作者小时候,国家正处于十分贫困,食物相当短缺的年代,吃冰棍确实不是一般农村孩子·都能够得到的享受。而作者的冰棍也是在“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危险”的情况下买来的,因此就吃得贪婪,感到“惬意”。 12.为了进一步说明当年农民生活的穷困,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小学生只好辍学靠卖冰棍来养活自己,资助家庭。 13.同学卖冰棍实属不得已,要赚一点钱,需要付出许多辛苦,从⑥段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 14.倒叙;小时吃冰棍的感觉;见小学同学卖冰棍自己想缀学。 15.略
《拣麦穗》教学实录
“追寻麦穗地的美丽的梦,兼谈如何解读散文的思想感情”。采取“艺术人生”的访谈形式,指引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对课本主题的理解。
一、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1:赖文其;主持人2:吴中杰):
主持1: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2:欢迎大家参加高一年级(11)班自编自导的“艺术人生访谈”节目。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大家快乐,让大家收获知识,同时,也能给大家以人生的启迪。
主持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往往很难准确把握文意。那么,我们这期节目的制作目的就是以《拣麦穗》这篇文章为范例,解决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对主题思想不能把握的疑虑与困惑。
主持2:这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拣麦穗》作者张洁的代言人旷老师,担任本期节目嘉宾。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她上场。
主持1:旷老师,您好!
师:主持人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2:您作为张洁女士的代言人,应该对她有较全面的了解。希望您能为我们提供张洁创作此篇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大家更深刻透彻的理解《拣麦穗》这篇文章。同时能指点大家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准确把握散文主题。
师:能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倍感荣幸。“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这不能说指点,只是有机会互相切磋,交流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与心得而已。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新颖的见解。
二、嘉宾有言:
师:(介绍张洁)接下来我先对张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她1937年出生,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代女作家,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作家的称号。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下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真挚,优雅醇美。
主持1:张洁真是一位感情真挚,心思细腻的作家,而且取得了那么高的文学成就,我们真应该好好向她学习。请问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创作此篇呢?
师:(用幻灯片介绍写作背景)张洁说:人需要物质的获取,但更需要拥有精神自由,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美好的人生之路。然而那时农村的实际情形是艰苦的、困窘的、冷漠的。百般无奈之下,还得顺从地嫁出去,没有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甚至连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