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中考满分作文精选五篇
2023-08-09 09:45:04初三中考的家长会归纳
2023-08-10 17:11:16初中地理考点必备
2023-08-05 05:14:45江西中考时间及科目的具体安排最新
2023-08-05 19:57:01达州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5 23:03:19广安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7 10:01:37宜宾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18 05:38:08优秀的个人求职简历范本五篇
2023-08-18 13:02:59高二数学学习方法必备
2023-08-18 02:55:53中考满分作文精选五篇
2023-08-09 09:45:04销售求职简历优秀模板五篇最新
2023-08-01 16:34:35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三篇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一心二用的学生
小峰是一个很聪明的的学生,家教也好,从小善于自律,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最近学习中出现了一个很苦恼的现象。邻座一个女同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因此而分神,但这一倾向很快就被自己发现了,得到了很好的纠正。他为此而自豪,也以此为戒,每日三省。并不自觉地把自我检查的范围扩大,经常反省自己的方方面面,若是每日没有认真反省,就会感觉很不踏实,慢慢地,自我检讨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临近考试,他不能允许自己有任何的缺点,或者说,他认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都是不可原谅的,都要进行认真地检讨。
然而,他发现,自己不出差错几乎不可能。他也发现,自己经常用整节课来声讨自己,声讨的同时,不仅批现象,批本质,还联系未来的前途来强化自己的错误。这些,大大地伤害了自己的自信心,他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了。
从小峰的现象来看,他的确自律很严,这可能受自身的性格和家庭的熏陶有关。(经考察其母亲是医生,处事稳定,极有条理)。
此学生的问题从学习心理角度上来讲,是由对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开始,导致对学习活动更严重注意力分散。也许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的缺点在于忽略了自我检讨的目的。自我检讨不是以惩罚自身为目的,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才是最后的目的,他对于检讨过程的认识过于看重了,以至沉于其中不能自拔。其实这是逃避学习的一种典型表现,既在检讨自身中获得快乐,又可逃避学习活动的痛苦,也逃避了学习成绩下降所带来的责任,以至于把时间用在检讨自身,在学习上反而没有了充足的时间。丢弃了本质去追寻表面现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⒈无论在考前或在平时都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注意异性同学或是在疲劳时走神都是正常现象,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一种现象。不能因此受到惩罚,它是人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道理很简单,学习累了就要休息。不知道累是一种病态。
⒉在休息后或在不应该休息的时候,再有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改过来就是了。比如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自己走神了,马上回来跟上老师的思路就行了。如果这时再有其它的想法只会离老师越来越远。这种走神现象还有很多种表现,比如上课时思维速度与老师不一致,与老师讲的内容不一致,在疲劳状态下的心不在焉等。
⒊集中注意力时如果无能为力,当注意力不能从一个不合适的地方转不回来时,可以让意志力暂时妥协一下,因为一道题或是一个知识点的确会使我们的意志力望而生畏,这时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平时感兴趣的学科,以这个兴趣对抗那个诱惑也许容易一些。也可以试着集中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目标上,如要记住一个字、一句话,要解开一道题,把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应该的目标上去。这些方法往往是见效的。
⒋如果注意力的分散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也可以利用环境来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如有的同学写作业时总是喜欢玩东西、吃东西、喝水、上厕所,磨蹭够了才写作业,这些同学们可以自觉地把自己学习的桌面布置得简单一些,不允许有任何无关的东西存在。坐下以后,限制自己在半小时内不离开课桌,这会减少走神的诱因。
当然,集中注意力最终是个意志力问题,每种方法都有意志力的参加,小峰同学经过两个月的训练,逐步改正了这种不良习惯。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考试前爱得病的学生
小田是一个诚实上进的好学生,他学习刻苦,成绩不错,自从进入初三以后,他和其它同学一样,学习越来越吃力了,还有成绩下滑的倾向。
可是最近一阵以来,每当考试他总是感冒发烧,大考大感冒,小考小感冒,治疗感冒过程中发现,用什么药都无效,当考试结束后,他的所有病症都不治而愈。
感冒发烧当然会影响其考试的成绩,老师看着他发烧的情景非常心疼,都劝他多休息,考不好没有关系。每次考完,老师都表扬小田如何带病学习,有病尚能考出不错的成绩。成绩虽有不足但情有可原,若是没有病的情况下,岂不是会考得更好。小田又惭愧又满足,惭愧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满足是因为此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成绩比考出来的成绩要好得多,名次比现在要提前若干,于是,他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学识水平提高了一格。
他等待着不得病的考试,然而下次考试时感冒发烧依然如期而至。
小田的病是真的,没有半点弄假的成分。他在病中深受痛苦,他的病是由考试焦虑引起的,是由心理的焦虑引起的生理变化。
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小田的态度是错误的,因为小田上进心很强,对于自己的期望值来讲学习能力相对不足,这就会导致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小田很难接受的,若能有个借口来弥补其中的差异是最理想的。恰好小田病了,病痛引起了人们的同情,也分担了小田的心理压力,病痛成了责任的替代者,小田无意有意地认为,考试成绩差是病痛的结果,而不是我水平低,也不是我学得不好。老师也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小田学习真刻苦,考不好太遗憾了,但责任不在小田身上,是病痛使然。小田很体面地退在了一旁,逃避了学习压力,逃避了失败,或许还能得到表扬,这是多么理想的结果。
从心理理论上讲,病痛的痛苦比起学习压力或学习失败的痛苦来讲要小得多,趋向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本能。
在中学生中,小田还不是很严重的逃避者。另一个学生每遇考试便拉肚子,最后他瘦弱不堪,体力不支,还有一个学生则以骑车失误数次摔断腿为代价,换取心理的平衡。
为此,我们和家长、老师配合为小田进行心理训练。
为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老师特地通知他,以示关心,考试中午12:00结束。老师特别嘱咐他明天带好文具,不要迟到。结果,他果然如期病倒了,高烧不退,病苦不堪。中午过后,他的病好了,下午背上书包去上学,到校后才知道,上午没有考试,下午才有真正的考试,没有几分钟,他浑身发抖,病了,比上午更严重。
在辅导中,我们应该一方面对其疾病体贴和关心,尽量地使早日康复;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地告诉这些同学,考试筛选人才的方式,很残酷,这种弊端是多少年来人们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事情。目前,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代替它,所以我们只有接受它,而且是勇敢地面对面地接受它。任何逃避都是不可取的,所谓面对它,是指面对它的残酷性。可以说凡是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不太理想的,至少是自己认为不理想,因此老师、家长对其学习的要求不能因病而放松。可以明确告诉他们,病或意外事故会影响学习成绩,但肯定地说他们即使不得病,考试成绩也是如此,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实际水平。所谓“如不得病,成绩可能会好些”,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为满足自己的一种自嘲,是掩盖自己无能、偷懒或逃避学习的一种借口。疾病不能成为成绩不理想的借口,两者虽有关系,但责任不能相互代替。帮助小田更好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或增加学习动力,或解除焦虑,或调整学习策略等,正确评价自己,使期望与现实尽可能地吻合,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去努力,在保证自信的基础上,扔掉借口,借口早晚要丢掉的,真正的大考到来之时,并不承认任何借口,只承认能力的高低。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学生因身体弱,在考前疲惫不堪也会病倒,有一些学生会因紧张而消化不良,有一些女生因紧张,月经周期失调,或痛经加重等也许不在心理问题之列,识别它们的关键是看病痛与考试的时间,难易的关系是否密切。不管什么原因的病疾,都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细心照料,主动关怀,因为每种疾病对孩子都没有好处,严重的病痛会伤害孩子们的身体,更会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种快感和满足感,所以,家长和老师训练有病学生时,应找医生和心理专家做一下鉴定。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完美主义的学生
有一个女学生,她对自己的学习有充分的自信,认为如果不出意外,考上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是问题不大的。因为从小学习时起,她的学习成绩就是班里的前几名,一直到现在仍然是如此,平时的学习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是,当前中考来临时,她突然厌学了,不愿考试了,见到学习就心烦。她认为自己马上就要高中了,自己尚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习方面还有许多缺点。高中的同学是各校的精英,她到了高中里还能是象初中一样名列前茅吗?中考是否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呢?是否会破坏自己的形象呢?要是不如意的话,她接受不了这事实。所以她莫名其妙地开始厌学,自己给自己泄气,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焦虑。她说,她觉得宁可不上重点中学,她不愿意让别人比下去。不上学了可以干点其它的事,行行出状元嘛。
当然,她虽然是这么说,但她在学习上一点都没有松劲。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不一样。她处于矛盾中。
她不仅在学习上如此,在平时也是如此,无论什么事,一定要干得最好最满意才为止,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点纰漏,不能容忍学习成绩的下滑,不能容忍对别人的失礼,她努力把自己塑成一个完人。这个同学从小到现在一直处于优裕的环境中,是受宠惯了的人,凡事必要求完美,不完美就不能接受,宁可不上重点中学也不能破坏了自己的完美心态。
一般来说,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除了意外的刺激以外,大多是由于独生子女从小过度地受宠所致,比如,老师和家长不厌其烦地表扬,自己长期以他人的榜样自居,尤其是当前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重视到了病态的程度,片面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英才,人人崇尚第一,忽略个人的特征,忽视大多数人都是凡人的事实。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这些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肯定要有所区分,比如,人有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条件的优劣,先天遗传的好坏,种种机遇也是不同,这就造成了在某方面人与人的素质的不同,这是现实。素质好的人也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好,而是某个方面好一点,另外的方面差一点,素质差一点的人也是如此,尽管某个方面不太好,但在另一些方面却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比如,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他在研究数学领域的“哥达巴赫猜想”方面独步天下,硕果累累,他的才能几乎无人可比,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是了奇地“差”,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走到外面去常常忘记了回家的路。走路时,常常因为思考问题而撞到电线杆子上,还要不停地向撞到的电线杆道歉。
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不能说在哪此地方、哪些方面说绝对的好。事物还是发展的变化的,别人也在发展进步,极有可能会超过我们,更何况如果把我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嘛。
针对这个同学的情况,在她同意的前提下,为她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家以后,为自己开一个单子,上面列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真反省。同时也为同班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列一张单子,上面写上同样的评价内容。
这项工作对她来讲可能很困难,因为他们很少如此认真地反省过自己,第一次写不出来没有关系,第二次、第三次继续写。反省的结果出人意料,她看到了自己有许多的优点,也有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有许多的不如人意,比如有很多时候对人不太周到,有时学习不太努力,交往不太热情,怎么原来没有注意到呢?怎么能够跟班上其它同学一样有如此多的相同的问题呢?这个发现对她打击很大,打破了自己原来编织的完美童话。
下一步是打破她的禁锢,让她念几句话,“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与我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与社会上每个阶层的人一样,是平等的”,“我与班上学习或者品质有问题的同学相比,有一些地方不如他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也如此”。她虽然不愿意,认为有些话侮辱了她,但由于她对我的信任,还是念了出来。看得出来,她努力地克制着自己,脸红了,流汗了,气喘嘘嘘,心理上做着激烈的冲突,我耐心地期待着她的进一步努力。一遍遍地重复,最后她终于能够大声地流畅地朗读了,好象在读一篇课文。
经过几次深入地训练,她就会认识到,原来的完美是不可能的,原来的缺点早就存在,只是由于自己不良的心态,故意地将其忽略了,对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逃避了。
完美主义的心理状态基本解除了,为学习和生活解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丢掉了不必要的负担,把精力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效率更高了,中考在即,轻装上阵。她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