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中考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三篇

2023-08-12 06:09:44 高考在线

初三物理知识点: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三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 ( ℃): 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3. 常见的温度计有 (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

4. 温度计使用:(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使用时温度

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待温度计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 。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 即熔点 ) ,而非晶

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

12. 上图中 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段处于固态,在 BC段是熔化

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处于液态 ; 而 DG是晶

体凝固曲线图, DE 段于液态, 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

于固液共存状态, 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 沸点 )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 液体温度 ;(2) 液体表面积 ;(3) 液面上方

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 液化现象如:“白气 ”、雾、等 )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 ; 而物质从气态

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

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初三物理知识点: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

桌的高度约 0.75 米。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 千米 =1000 米=103 米;1 分米 =0.1 米=10-1 米 1 厘米 =0.01 米=10-2 米;1 毫米 =0.001 米=10-3 米 1 米=106 微米 ;1 微米 =10-6 米。

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用刻度尺测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

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

数字和单位组成。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

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 特殊测量方法:

(1)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

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方法如图 :(a) 测硬

币直径 ;(b) 测乒乓球直径 ;

(3)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

代替测量。

如(a) 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

(b) 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 请把这

三题答案写出来 )

(4) 估测法 : 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 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的物体 ) 叫参照物 .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

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 / 秒; 千米 / 小时。

1 米/ 秒=3.6 千米 / 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

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 →沙漏 →摆钟 →石英钟 →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