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中考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2023-08-05 05:53:34 高考在线

2021年中考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021年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总结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代、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

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说明: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如:这张桌子是方的。

3.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①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②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2021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一、各类散文的特点

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

(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3.篇章结构技巧常用术语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

(5)以小见大

(6)托物言志

(7)借景抒情

(8)欲扬先抑

(9)虚实结合

(10)伏笔

(11)照应

(12)悬念

4.语言特点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5.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①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②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③化平淡为生动、形象;④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2)排比:①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②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③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观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④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3)借代: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②词语错综变化,不重复死板,使语言新鲜活泼;③使语言含蓄有味;④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

(4)对偶:①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②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③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

(5)夸张:①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③可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6)比拟(生动形象):①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②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③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现力;④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⑤使叙述生动形象;⑥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7)设问(吸引读者):①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强调观点,加深印象;②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③波澜起伏,避免呆滞;④提掣全篇,带动全文;⑤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8)反问:①加强语气以利论辩;②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6.句段作用

(1)开头段的一般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呼应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启下。

(2)结尾段的一般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7.人称运用的作用

(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合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可以用于把事物拟人化。

(3)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议论。

8.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谊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读懂散文方法归类

一、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文章的线索

(1)明确线索的类型: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2)寻找线索的方法:①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的特点者;②看标题,很多文童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③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④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线索;⑤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记叙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条线索。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2.划分段落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

二、把握文章大意

(1)段意合并法:把每一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要景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这些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考虑:作者要回答的是哪儿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三、理解标题的内涵

(1)从标点与主题的关系人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2)善于抓点题句: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析标题的修辞: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方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4)分析标题字词:从理解标题的关健词的含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四、把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4)行动描写,即通过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6)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7)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手分析人物形象。一

(8)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体察人物性格特点。

(9)从作者的评价人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把握散文中的事物形象

(1)抓住描写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方面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写事物时所采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方法,把握事物的内在深愈。

六、归纳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

(1)从关键性词语(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入手。

(2)从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入手。

(3)从人物描写等语句入手。

(4)从景物描写入手。

(5)从关键的标点符号(省略号、引号、问号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