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中考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什么

2023-08-13 22:35:22 高考在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初一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知识

1.注意下列红色字体读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遽契其舟

2.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战国末期背景: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人们常说的“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课文学习

《郑人买履》

1.解释词语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在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2.翻译课文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鞋,他不知道自己脚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绳依自己脚的大小绞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铺,这才想起忘了带尺码。店主是个有经验的人,一见他要买鞋便当即拿出一双,要他试穿,可他却说:“不行不行,我忘了带尺码,怎能买鞋?我得回去取!”回家一看,尺码果然放在凳上,他拿起草绳,又返身往集市赶,到了集市,集市已散,那铺子也关了门,他十分气恼,连连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误了买鞋。路人笑问:“你是给谁买鞋呀?”“我自己。”“那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非要去取尺码呢?”

那人摇头说:“那怎么行呀,我的脚怎么会有尺码那么准确呢?”

3.《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笑话,连鞋子也没买到。

4.你觉得《郑》的买鞋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

他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错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实,只会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灵活性。

5.《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刻舟求剑》

1.解释词语

遽:jù,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从其所契者:他;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翻译课文:

楚国有一个人坐船过江,船到了河中心,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入水中,那人立即拿出刀子在船沿上雕刻上记号,并且说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后,他顺着刻有记号的船沿下水捞剑。船已经向前行了,可是掉下水的剑并没有移动。等船靠岸后再下水捞剑,不是很糊涂的一种方法吗?

3.《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4.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5.《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核心知识

外貌: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2: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语言:

1: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

2:喂,这头母牛多少钱?”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它不卖的!”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3: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是呀,当然是的喽!”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核心知识

1.作者简介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

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2.写作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3.关于文学①《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这样解释“文学”:以语言文学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②诗人、作家论“文学”的特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苏]高尔基)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每个人都处在新旧感情互相交错的矛盾中,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明辨事理,而且也在促进人们的感情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