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有什么
2023-08-15 18:13:23初中物理关于公式的知识点有什么
2023-08-12 17:01:46初中物理知识学习技巧是什么
2023-08-11 20:50:40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2023-08-06 19:44:51达州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5 23:03:19广安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7 10:01:37宜宾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18 05:38:08学生数学成长式的教学反思模板
2023-08-05 20:27:45关于夏目友人帐观后感作文五篇
2023-08-14 10:05:35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有什么
2023-08-15 18:13:2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案
2023-08-09 03:13:46
初中物理的那些知识点三篇
初中物理的10个“不一定”,选择题特别喜欢考
1.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 F浮=V水g 和 G=V物g,因为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遇溺时,可利用浮力自救
3.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硬币加热融化变色 硬币加热融化变色
4.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5.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简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
(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7.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简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
(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8.PZ220V 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简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9.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10.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 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ghs。
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vg=ghs=F。
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
(2)非柱形容器:FG液 (广口式容器:FG液)
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力学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
4.算出密度: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7.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注意】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
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电学
9.(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11.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13.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光学
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
【实验结论】
1.表格.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
1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实验方法归纳
简约几何图形分割线
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gh
浮力 F=液gV排
热量 Q=cm(t2-t1)等公式。
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理易错知识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 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做减速运动。
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5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5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53.雾、露、“白气”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5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0.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61.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6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力学
6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