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中考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压力三篇
2023-08-03 11:28:37中考家长经验交流
2023-08-13 05:05:40中考家长需要了解的孩子心理是什么
2023-08-05 20:06:14中考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心理辅导整理
2023-08-11 21:12:32达州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5 23:03:19广安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7 10:01:37宜宾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18 05:38:08经典一年级数学86面教案五篇最新
2023-08-17 19:25:05中考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压力三篇
2023-08-03 11:28:37春季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范文8篇
2023-08-17 12:52:40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设计
2023-08-09 17:51:34
中考助力家长要了解的事有哪些
中考助力家长须扮演四种角色
角色1 “心理保健员”
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路口,孩子们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镇静剂、安慰剂,帮助他们调整好应考心态。要多关注孩子的 思想状况,留意成绩变化,及时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对于心态过分放松的孩子,应适当督促加压,而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孩子,则要帮助其进行疏导减 压。要多理解尊重孩子,多说鼓励孩子的话,使其对考试增加信心。
角色2 “后勤部长”
备考期间,家长们应在饮食等生活方面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适当补充营养,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生活上不要打乱平时的作息 时间。尤其在考试当天,饮食应以清淡爽口为佳,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免考试期间身体不适影响发挥。从饮食卫生、口味等方面考虑,最好选择在家里就餐。
角色3 “和谐营造员”
考生备考期间,家长应尽量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外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静心备考。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其闪光 点,多说鼓励孩子的话,避免唠叨,过多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情绪紧张。梁宝凤说,初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 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考生不在乎家长买多少吃的穿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才是最需要的。”
角色4 “考生助理”
考试前一天,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准备好准考证、2B铅笔、黑色水性笔等考试用品。准考证可以打印一张以防原件丢失,做两手准备。一定要选用正规厂 家生产的铅笔,以免涂卡后不被计算机读取,影响考试成绩。考试前一天应避免“开夜车”,不要打乱平常的生活规律。考试结束后,家长不要过度询问考生答题状 况,以免影响考生下一场考试发挥。而过多的考前祝福也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家长助力中考应做到“少七多八”
家长要少说的七句话:
1.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2.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3.你一定要好好考,要为父母争口气,全家就指望你了。
4.好好复习,考时要超常发挥!
5.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
6.孩子!你千万不能紧张。
7.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
同时,家长也应及时地鼓励、支持孩子。
做好支持孩子的八件事:
1.我爱的是孩子本身,不是他的成绩或其他。我没有办法选择谁做我的孩子,不管他什么样,我都要别无选择地爱他,不要去在乎诸如成绩、才艺那些附带的东西。
2.我最想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当我们见到一些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孩子时,常常会说,谢天谢地,我的孩子是健康的。只要他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那么现在我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还要求更多吗?
3.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期望值。
4.平常心看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不如别的同学,不是丢人的事情。只要孩子将来可以很好地做人,就值得骄傲。
5.不要拿孩子与自己比,不要要求孩子超过自己。事业无太大发展的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6.相信孩子能走好自己的路。社会充满竞争,但也充满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孩子会找到合适的位置。
7.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关注孩子。过分关心、关注会给孩子压力,要想办法为孩子减压。
8.从容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考试,别让孩子感到紧张。
家长助力中考应该做到“四多一高”
(1)满足过多;
进入初三了,很多家长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的想方设法地满足;
(2)照顾过多;
有些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光周末陪孩子培优,有的还每天回家以后陪读书、陪背书。
(3)包办过多;
只要孩子一心学习,其余事情都来由家长包办。
(4)禁止过多;
孩子初三了,除了学习,很多兴趣和爱好都是被禁止的。有些家长还信奉“棍棒出孝子”,孩子成绩差了要打,上网要打,早恋要打,自己心情不好也要打。孰不知,孩子是越打越叛逆。
(5)期望过高。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这样说,我当年如何如何,哪像你现在……别的同学如何如何。这样说的动机 当然不坏,无非是想激励孩子向自己看齐,把学习搞上去。但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尽如意,也不分青红皂白,宁愿自己省吃俭 用,给子女请“家庭教师”,进行补课辅导,有些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说是某段时间,某门课程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整体进步不大,而且有些学生还会产生 依赖思想,放弃最主要的课堂45分钟,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