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资料

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

2023-08-11 05:36:51 高考在线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

  因为冬至是“数九”的开始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这个,就是“年”所不具备的了。数九寒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因为冬至是元始天尊诞辰

  相传,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盘古,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祖。

  冬至一度被定为新年岁首

  我国古人还曾把冬至定为一年的开始。我国周代时,冬至被定为新年元旦,是个非常重要和热闹的节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

  冬至习惯

  敬神明、拜祖先、“饲耗”、吃汤圆、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后天是冬至。冬至阳生,由于被认为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自古以来都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气。而在广州,冬至受重视的程度更是非同寻常。“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在老广们

  看来,冬至甚至比春节还重要。

  “广州人过冬至,排场比春节还大呢!”说起广州人过冬至,来自江西、已经在荔湾区一陈姓人家做了三年保姆的秦姨啧啧称奇。她说,应陈家老奶奶的要求,她已经提前好几天按往年冬至的“规模”准备今年的冬至了。

  老广州

  敬神明拜祖先吃腊味糯米饭

  秦姨说,冬至是广州人合家团圆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她就得起来煮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备好果品糕点了,因为陈奶奶一起床就要先在大厅敬供神明与祖先。然后,整个上午,都得为中午的那顿大餐忙碌。本来陈家的年轻人都主张去酒楼里聚一聚就行,可是,陈奶奶不同意。她说,吃饭前要拜祖先的,如果去酒楼,祖先怎么认得路呢?在乡下,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家族,还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那叫“祭冬”。因为意义重大,中午这桌酒菜,让秦姨颇费心思。老太太说了,“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所以,冬至这一天一定要“补冬”。鸡鸭鱼肉不可少,羊肉、狗肉也是“补冬”的例牌。总之,九菜一汤是缺一不可的.。

  小孩子

  冬至搓汤圆曾是最快乐的事。另外,汤圆是必备之品,而且一定要全家人围桌合吃,说那叫合家团圆。每人吃一碗,还要再添加一些,那叫“添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陈奶奶说,在她小时候,准备汤圆是过冬至的一件大事,那时当然没有现成的汤圆。通常在冬至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磨粉了,然后在冬至的前夕,全家大小一起来搓汤圆。那是小孩子们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小孩子们不用搓汤圆,只是用米粉捏成鸡、狗、猪之类的小动物玩,叫做“鸡母狗仔”。

  秦姨说,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全家人吃完汤圆后,陈奶奶一定要拿几粒汤圆贴在门楣上,说是“饲耗”。陈奶奶说,只要在冬至这一天把老鼠喂饱了,以后老鼠就不会来咬烂家里的杂物了。

  年轻人

  喜欢过洋节对冬至不“感冒”

  在天河区某大型写字楼上班的杨小姐是本地人,她说,每年冬至奶奶都会“勒令”她赶回去吃团圆饭。不过,“冬至大过年,说是这么说。”她对冬至倒没有什么感情。和所有新新人类一样,杨小姐也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母亲节……她都觉得很有意思。相反,对传统节日她却并不“感冒”。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吸引力不够!现在就是过年,年味也越来越淡了。”杨小姐说,“冬至无非是大吃一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谁会在乎那一顿吃呀?就说汤圆吧,以前是只有过节才吃,现在超市里随时都有卖,品种也应有尽有。”不过,怎么说都是广州人很重视的节日,杨小姐说,还是要全家吃一顿饭,团团圆圆嘛。

  冬至民谚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冬至无雨一冬晴”;“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古时冬至要放假休息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沿袭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老北京冬至要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河南要吃“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适逢冬至,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乡亲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做“捏冻耳朵”吃。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扁食”或“烫面饺”,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江南要吃赤豆糯米饭 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