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资料

羌族礼仪科普知识

2023-08-18 03:22:19 高考在线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红”,是羌族的一种传统礼俗。

  羌族人民在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种典礼中,都喜用红色,以示喜庆和吉祥,由此衍生了挂红的习俗。挂羌红是羌族传统的最高礼仪,亦是最具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凡应邀做客的贵宾、喜结连理的新人、凯旋归来的英雄、管辖一方的头领以及人民敬信的神祇都要挂羌红。给老人生日祝寿时,贺者也要给寿星挂羌红。羌红为6尺(有的为9尺)长、1尺宽的红布或红绸条。挂法是男左女右,即男从左肩斜挂于右胁下方并挽一小结,余下的顺垂在右下方,女的则相反。给神祇不是挂红而是献红,即将羌红平放在白石神的前下方。挂羌红表达了羌人对对方的尊敬、热爱和欢迎。

  2、婚礼,羌语称为“舌得布”。

  在羌族的人生礼仪中,婚姻被视为十分重要。其婚俗从说媒到结婚须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结婚是特别喜庆的大事,处处呈现出热烈、欢快、吉祥的气氛,都与红色有极大的关联。现从涉及色彩的角度作些介绍:

  媒人通称为“红爷”。有的地方,红爷到女家提亲时,要拿一对三角形的`小白旗,如果女家答应这门亲事,就收下小白旗。

  报期,即通报拟定的婚期。红爷和男家人到女家报期时,礼品中黑、白帕子,绣花围腰必须要有。

  婚礼前,男女两家都要在神龛上挂神衣,即挂用木刻板印刷的红、蓝两色纸莲花等图案,意为办喜事了,为家神换新衣,以祈纳结纳禄(吉祥如意)。

  婚礼前一晚,吃过晚饭后男方家举行挂红仪式,称“开挂”,即给新郎挂羌红,由老少母舅先挂,然后老少姑孃、家门亲戚依次再挂。挂羌红时要吹奏唢呐(吹喇叭),有的还要吹奏羌笛。

  新娘离家前夜,要举行“花夜”,女家摆干盘子,寨子中的姑娘们(姊妹会成员)到新娘家给新娘送上自己挑绣的围腰,或衣裳,或衣料等,亲戚族房也要送礼。姑娘和妇女们喝酒、吃干盘、唱《花尔纳吉》,并给新娘梳头结发戴银簪子。母舅带来一斗青稞、一块红布、开一坛咂酒,为新娘祝福。母舅将红布交给接亲的人,撒些青稞,接亲的人用红布接住,表示发旺。

  新娘穿一身红衣裳。新娘坐的轿子用红色包装,条件好的人家用全红色的,一般的也要用红布搭在轿身上。接亲送亲的姑娘、妇女也是红衣红裹脚打扮,形成了红色的送亲迎亲队伍。新娘出门时,放礼炮(土铁炮)三响,鞭炮齐鸣,唢呐齐奏。释比站在大门口举着一个插有三角小白旗的麦面馍馍,让新娘在馍馍下面走出大门,意为保住了金银财宝、五谷六畜。

  到了男家大门,新娘下轿止步,由男家娘舅或长辈给新娘头上搭一块红盖头。门口两侧有两人分别端着插有三角形白纸小旗的馍馍和用红纸装饰了的酒壶。释比作法事、诵经,向新娘头上撒青稞或豌豆,在礼炮和唢呐声中进大门至堂屋。

  拜堂,一些地方叫“周堂”,是婚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新郎身着黑色或蓝色长衫,头戴博士帽,帽两侧插雉羽,身挂羌红,新娘着红衣搭红盖头,在司仪(叫礼先生)的唱诵中拜天地、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之后,入洞房,洞房也用红色装点,红的被面、红的枕套、红的腊烛……

  最后,要谢红爷,送给红爷的礼品有腊猪肉、点心、瓶酒等,还要送7尺红布。

  3、成年礼仪。

  羌族男子在成年之际要行冠礼,这标志着行冠礼者已经成年,因此,冠礼是羌族男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释比主持冠礼仪式。释比先对受冠礼人的房屋进行打扫,以禳除不祥。亲属围火塘(锅庄)而坐,受礼者着新衣。释比宰羊杀鸡作为牺牲(7)向天神还其曾许之愿,然后手持杉杆(其杉杆顶端有纸制人类始祖像)向白石跪下,拜祭天神、山神等神灵。受冠礼者亦向人类始祖像跪下,释比将始祖的赠礼——白公羊毛和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围系在受冠礼者的颈部,以示始祖关怀与命根有系。释比唱诵经典,叙述羌族历史与史诗,以祭祀家神,并灌输本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当晚,受冠礼者还要在自家屋顶祭仓神等神灵,由受礼者的母亲主祭。在屋顶的白石神前,所用白羊要挖心,将其献给神灵,而黑羊则要宰杀。

  4、葬礼,羌语称为“勒伊补”。

  羌人对于死,有客观的认识,明白“死”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他们对年老死亡并不恐惧,而把年满六十岁后死认为是喜事,即有白喜事之说。

  从死者停止呼吸、报丧、入殓、出行(殡)、入土(或火化)有一系列的过程。死者一停止呼吸,,儿女们一边派人向母舅、家门和亲戚报丧,一边立即扯白布制孝衣,马上披麻戴孝,从头到脚一身白。除了突发的死亡外,年老的人在世时就备制有枋子(棺材),并涂刷成黑色,如用土漆漆刷,则忌用桐油,认为桐油会断子绝孙。入殓,即将死者穿戴衣服,伸直仰卧于枋子内,盖棺后停放在灵堂中,枋子前置白底黑字灵牌。入殓后根据释比择祘的日子,需停棺三至七天。这期间,母舅、姑孃、家门和亲戚前来垫纸(奔丧悼念),母舅、姑孃们要各牵羊一只。释比做法事,杀羊为死者引路,称为“引路羊子”。杀的羊必须是纯白或纯黑的。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扯孝帕,孝帕是生者对逝者的永久的祭奠,所以茂县黑虎乡的白头帕有“万年孝”之说。孝帕是死者家为孝子、老母舅、少母舅、老姑孃、少姑孃、家门和亲戚所扯,计划必须周密无误。正孝的孝帕长1丈2尺,意为长孝,其他的一般为6尺,均为白色棉布。在理县桃坪乡一带,亲人去世后,家属、家门和亲戚中的妇女要戴白线做的线耳坠,叫“孝耳坠”,羌语称为“雪尼玛尔”。这种孝耳坠是用白线扎的,约1寸长,小手指粗,下垂一方散开,似流苏状。有的只戴几天,下葬后的第三天在坟前与钱纸一起烧掉。有的则要戴三个多月,在百期绕纸时一并在坟前烧之。丧期中,邻居、亲友都来帮助料理丧事,每户要送白面大馍馍,一对腊、三柱香,有的还送粮食、白酒和白布。

  下葬前一夜叫“大夜”,母舅摸黑将枋子盖盖好后,举行悼念死者的活动,释比念经击鼓做法事,祈求亡魂保佑家人和寨子安宁,众人跳丧事莎朗,唱丧歌,跳羊皮鼓舞等。

  出行(殡)在刚天亮时,母舅在房顶上为死者开路,众释比在持神杖的释比的指挥下,一边敲击羊皮鼓,一边舞蹈;青年男子们肩抬枋子,在“嗨杀、嗨杀”呼声中出行,孝子举着长6尺宽1尺的白布坟标,家门族房打着白纸旗跟在后面。

  入墓穴前,释比杀鸡宰羊,以其血绕墓穴淋撒一圈。枋子入穴后填土堆墓,释比做法事,羊皮鼓队(8至12人)跳皮鼓舞为死者送行。一切完毕,男人们髙呼三声:“哎——苟啊!苟啊!苟啊!”此时呜枪放炮,烧纸敬酒,大家也在墓边喝转转酒。之后大家回寨在死者家吃宴席。

  从整个丧葬习俗中,色彩主要体现在白、黑、红三色:白孝服、白孝帕、白麻布衣裳、白线孝耳坠、白灵牌、白坟标、白纸旗、白面馍馍、白羊和黑羊、黑色枋子以及鲜红的鸡血和羊血。可见,在羌族的丧葬习俗中所运用的色彩均离不开羌族的代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