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资料

为什么在战争中许多人会被蚊子“咬死”

2023-08-03 10:54:50 高考在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在东非的英军,由于被蚊子叮咬感染疟疾而丧生的人达10万以上。由此,疟疾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小小的蚊子能传播80多种疾病。在中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疟蚊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内的呢?原来,疟蚊在吸食疟疾患者的血液的同时,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进入被咬者的体内。10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细胞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疟原虫,这些小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他红细胞而继续繁殖,使得患者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

  一旦患了疟疾,患者首先感觉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得的体温较高。大约经过一小时,患者才觉得发热,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患者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疟原虫已侵入新的红细胞,开始了新的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细胞而出时,患者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这种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症状,人们俗称“打摆子”,患者相当痛苦。这样几个回合“打摆子”以后,患者身体衰弱,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