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总结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2篇

2023-08-10 09:25:30 高考在线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1

  1、等效转化思想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通过它,把个体看成整体,可以省去不少麻烦,把整体化为个体,分别研究,有时更利于解决问题,这是整体与个体的相互转化;根据物理中的关系,把条件集中于一个地方,更容易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可以把条件分散开来,解决全局问题,这便是集中与分散之间的转化;把一些物理量或元件,模型等效看做其他的东西(例如电容稳定后可以看做断路等等),是等效转化;把不好求的,不好分析的转化为好求,好分析的(例如圆形面积转化为正方形面积等),这边是繁向简的转化;此外,还有平面与空间,变量与常量的转化等等。

  2、守恒与变化思想

  注意情境中的变与不变。守恒,是指物理情境中不变的量,或是两情境中相同的量(如能量,动量等);变化,是指物理情境中会变化的量,十分容易忽略,想清楚,考虑全它是如何变化的。

  3、数学,物理结合思想

  利用图形,图像来分析问题,运用数学中的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几何关系,函数关系,等量关系(方程),极限思想,临界思想等等。

  4、全局与突破,顺、逆推理思想

  可以看完所有条件,站在一定的高度,观察全局来解题,找到没有用过的条件,想想它对解题有何用。也可以用顺向,逆向思维,一步一步把问题推出来,或根据公式找出影响问题的因素等。也可以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突破口),从这里入手。

  5、异、同思想

  比较物理量、条件、模型等的异、同,通过这些,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6、特殊值思想

  可以规定一些值,用他们表示问题,易于分析,也可直接带入简单的数来分析,还可以找到一些特殊的量入手。(用特殊性找一般性的思路)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2

  一、控制变量法

  当我当我们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当我举一例详谈: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初中物理应用到此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都是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二、等效替代法

  当我所谓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我在著名的“曹冲称象”故事中,大象的质量太大,在当时的条件下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量与之效果相同的石块的总质量,从而得出大象的质量;研究串、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当我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当我如: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四、类比法

  当我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指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的'清楚明白,人们常常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

  当我如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形象直观的比较,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水波与声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等等。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类比的事例很多,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五、建立模型法

  当我所谓“模型法”是指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研究和学习物理、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杠杆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六 、理想化实验

  当我理想化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

  当我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又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让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上,发现水平木板越光滑,滑块滑得越远,在这一可靠事实基础上,推出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 放大法

  当我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当我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八、 图象法

  当我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当我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

  九、观察法

  当我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当我比如每接触到一个物理测量器材就应该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它的构造,测量范围、分度值,进而了解它的用途。还有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时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十、比较法(对比法)

  当我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我实例: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是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