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知识

夜饭餐桌上的礼仪

2023-08-12 12:43:39 高考在线

年夜饭餐桌上的礼仪

1.吃有吃相,切忌“吵”、“挑”、“剩”

吃饭不要说话,不用筷子敲碗盆;坐下吃饭,身子不能扭动,不能斜着,必须端坐着,一手捧碗,一手拿筷子;不能将饭碗放在桌上,一手拿筷子就着碗吃。不能将两肘都放在桌上撑着吃。吃饭的时候,不能一手托腮。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的挑,吃饭时不能将菜、饭掉在桌上、地上,如果掉了要捡起来吃掉。碗里的饭必须吃得一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问别人是否要添饭,不能说“要饭”。

2.突发情况要及时圆场

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或把碗碟打碎,应分别说“快乐!(筷落)”、“岁岁(碎碎)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孩子弄的,家长代说。)

3.不要随意问别人“您吃完没?”

有的老人忌讳别人说他“吃完”,因为这意味着这是最后一餐了。

4.不要随便说“好饱”、“撑死啦”之类的话

老人通常认为这样很没出息的样子,尤其是走亲戚时候,切勿这样做。

5.吃饭不要发出声音

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出声音,要用勺一下一下轻轻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声音过大,被视为对旁边吃饭人的不尊敬和没有教养,像猪吃食儿。

6.餐桌“新规矩”

现在许多人吃饭都是边吃饭,边玩手机,或者边看电视。这样是不好的,不尊重他人,也不礼貌。那么,餐桌的“新规矩”:不看电视、不看手机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敬请大家关注公众号'国学魅力',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培养源于餐桌

孩子良好餐桌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 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所以,礼仪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然而,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许多就餐的坏习惯。

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渗透,是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责任感,及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幼儿期是餐桌礼仪培养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所以,孩子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且这个阶段学到的东西会给孩子留下终身印象。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培养,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

把餐桌礼仪渗透到日常教育中

将幼儿餐桌礼仪培养纳入孩子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孩子素质启蒙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

培养餐桌礼仪的方法

正确引导。家园配合向孩子解释遵守礼仪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一起用餐。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无需求快,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

目标合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与家长要尽量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方法。

经常操练,家长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所学的礼仪。

生动有趣,孩子想象丰富,都喜欢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有时不妨摆设精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称。

树立榜样,教师与家长榜样示范、环境的浸润、及引导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借助录像、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