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读书

最新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高中生范文

2023-08-14 11:32:47 高考在线

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1

2015年5月16日,新雨后的上海,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民建静安区委新会员支部会员携家眷共70余人来到新落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一年一度的新会员支部会员日活动,今年会员日活动的主题是“和谐家庭,奉献社会”。

这所曾经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不少市民的童年记忆,而今搬迁到了幽静的静安雕塑公园内。新落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4.51万平方米,共有5层,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了大量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是一处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理想科普基地。

下午1点30分会员们正式开始参观,从探究“起源之谜”到观澜“生命长河”,从体验“演化之道”到眷恋“上海故事”,从领略“生态万象”到赞叹“缤纷生命”,从感悟“人地之缘”到玩味“大地探珍”,最后新会员支部的会员们共同聚集在“探索中心”瞻仰为人类自然科学探索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杰出成就和优秀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会员的心灵。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一场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盛宴,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科普知识,也提高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不仅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了民建区委会员小家庭的和谐与和睦,而且让我们民建区委新会员大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加深了了解,民建大家庭的氛围更加其乐融融。同时在这次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之旅的道路上,我们重温了那些默默无闻或耳熟能详的杰出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忘我奋斗的事迹,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民建新会员要脚踏实地、矜矜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奋勇向前,不断探索,更好地参与到建设有**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奋斗。

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2

一块横匾上悬挂在正门上方,七个大金字熠熠生辉,这高大的建筑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们由老师带领到那儿去参观,这次参观真使我大饱眼福。

我们先参观了古尸陈列室。古尸室里,存放着一具具形态不同的古尸。我们分别参观了新疆哈密、楼兰等地的五具古尸。他们除了肉已干瘪,皮肤变成咖啡色以外,形态等都没改变。听讲解员介绍,这些古尸很有研究价值。我想:这些古尸能够完好地保存千百年直到现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尸陈列室,我们又来到了一个特别宽敞的大厅,这个大厅大概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大厅中央停放着四具恐龙化石,中间的一具最大,这具恐龙化石大约高二十二米,头颈一直伸到大厅的天花板上。它的头骨向上仰着,似乎在眺望远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身体两旁;臀骨呈扇形,朝两边张开;两只前肢高高腾起,腿骨有碗口那么粗。远远望去,这头恐龙化石就象一辆大吊车,听别人说这只恐龙名叫“马门溪龙”,在大恐龙的两旁还分别陈列着三只小恐龙的化石。最前面一只小恐龙名叫“沱江龙”,大恐龙后面的那只叫“禄丰龙”,大恐龙旁边的那只叫“棘鼻青岛龙”,这三只小恐龙团团围着大恐龙。这时,我仿佛看到“大恐龙带着小恐龙一起出去寻食,它发现不远处有一片树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过去,美餐一顿,小恐龙形影不离地跟着大恐龙向树林跑去……”。

在恐龙旁边还有一具黄河象的化石骨架,虽然它已经变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这里,我还详细地了解到从猿到人的进化史。这时,集合的哨声响了,我带着美好的遐想离开了古生物陈列室。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二楼“无脊椎动物陈列室”,这里几乎是鱼的天堂,大鱼,小鱼各种各样,无所不有。但在这些鱼中,给我印象最深是那条凶猛的鲨鱼标本,人们常说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只见这条鲨鱼的身躯有二三米长,两排锋利的牙齿排列在那只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视眈眈,似乎又发现了什么猎物。这时,我不禁自言自语地说:“鲨鱼果然凶猛啊!”

走出无脊椎动物陈列室,我们又参观了“哺乳动物”陈列室。在这里我似乎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自然界:飞禽走兽都汇合到了一起,我还看到了庞大的海龟,珍贵的禽兽,美丽的鸟儿和巨大的鲸,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头虎鲸标本了,它虽然没有蓝鲸那么巨大,但它那比老虎还要凶猛盼样子至今还历历在目。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然博物馆,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自己似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了一次,获得了不少新知识,收获真不少啊!

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3

昨天趁着小宝病假,带着他一早走在春天的阳光里,坐上了公交车。9点刚过,我们就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小宝免费,我要三十元门票。我们刚进去时人并不多,等半小时或1小时后,人群多了起来。原来也有小朋友请假来参观,也有更小的孩子坐在手推车里,还有很多七十岁以上长者。

我的印象在于恐龙和其他生物化石之多(不是指模型)和其中一个展厅漂亮的马赛克地面。矿石标本可以在免费上海博物馆看到。鸸鹋、孔雀、猴子等现在有的动物则可以在和平公园或者上海动物园看到活生生的。

展馆的布置安排还有待完善。只开了两天,卫生间有的门已经无法锁上。提供冷热水的饮水机很方便,但是餐厅的食物非常贵,量非常少。35元的海鲜套餐就是很少一点鱿鱼片和人造蟹肉棒,两片青菜叶,一条小鱼造型的白米饭,一小碗非常咸的罗宋汤——浮着点包菜叶子的番茄汤。48元的蚝油牛肉套餐就是一小碗米饭,十片左右小炒牛肉,两片青菜叶和一小碗同样咸的罗宋汤。

餐厅的入口在鲜活海洋生物触摸区的旁边,摸完了海星,有工作人员提供纸巾,但是洗手怎么办?餐厅没有。同一层面的厕所在出入口的外面,需要手上盖章。而且第一次我带着孩子走到出入口时,工作人员劝我到其他楼层厕所洗手。

自然博物馆的内容很多,不是去一次就能看完的。成年人恐怕也要用上非常疲惫的一整天,建议自带食物。进门就是地球、望远镜等内容。幼儿园小朋友只喜欢恐龙,建议有选择的参观。

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4

听说上海博物馆要从旧址搬走了,那里有许多上海长大的80后的儿时的回忆,于是去匆匆重温了一下。

西洋风格的老建筑,门口的大石阶,虽然规模不大,还被延安高架路盖过了风头,但也感觉得到一点纽约NMNH的气质。门票多年以来都是5块,算是最平民的豪华博物馆了吧。

自然博物馆自然是要看恐龙的。一进馆,巨大的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就占据这中央大厅的中央。虽然当时对这些大型食草蜥脚类复原的姿态与现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这更留下了它在许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马门溪龙更可能的姿态是脖子和尾巴分别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体平衡,尾巴不拖地,头只是稍微扬起,不会因为长脖子对位置太高的大脑造成供血不足。

当事人回忆:“我小时候真的被门口的那个东西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吓哭过,好多次……”

我表示我小时候每想到此货总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这几乎是我小时候说得最多的恐龙了。

马门溪龙旁边的家伙是我们的本土剑龙:多棘沱江龙,同样在川渝一带出土,它有15对棘板,数目是已发现的剑龙科中最多的——当然这是博物馆里的说明介绍的,不知现在更新没有。

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种中国剑龙,还有一副化石在伦敦自然博物馆。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历史的印记了,它们永远也不会再复活,我们不过是在怀缅过去罢了!

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5

参观博物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上海博物馆倒是第二次了,毕竟是免费,毕竟博物馆大,毕竟常有特展。这次突然有些感受想写下来。

历史记录着人类的脚步。从藏品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各种第一次。我想当时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今时自己的种种居然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而这些都是考古者孜孜不倦地为我们揭露的。看着这些藏品我能看出考古者的热情、梦想与希望。

历史是一曲生命的赞歌。生物、人类在恶劣的环境、有限的资源下,爆发智慧,彰显对生存的渴望。生存之后衍生出了文明。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生存的地方,人们聚在一起,然后就有了文明。一切以生存为根本。有利于生存的就是好的,威胁到生存的就是邪恶的。在为生存烦恼的同时,有些人开始了创造,贫乏的物资不能限制人类的创造力,利用仅有的资源创造出工具,开发出新的资源进一步服务于生存。满足了生存之后,人类又抑制不住艺术能力的爆发。远古的艺术家开始用各种形式记录着生活,讴歌着自然之神与精神之神。自然之神的产生寄托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感恩与畏惧。那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和谐的,他们挣扎着活下去,他们摸索着与自然友好共存的方法。信仰哺育着人们的精神,同时丰满起艺术。艺术伴着宗教成长。从艺术作品中我们认识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神。那些远古的随着文明的消失而消失的神,那些在宗教冲突中被人抛弃淡忘的神,被艺术保留了下来。我们从艺术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看到了神的身影。同时,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不同的文明中有相似的神祗相似的事件,比如大洪水灭世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西方后来流传的《圣经》、中国的《共工怒撞不周山》。我相信这些故事可能是人类迁徙、文明传播的结果,也可能是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的见证。

文明随着迁徙与贸易走向世界,然后融入了当地的特色,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化。比如国际象棋(不同于中国象棋的西方象棋)居然起源于东方的印度。比如我们熟知的皮影戏在印尼另有一番风格。在博物馆里世界仿佛又由一条线索联系了起来。

在博物馆里,感概着人类文明的同时,我亦不禁叹服古人的创造力与工艺,被陈列柜中的展品迷住。说说我最喜欢的部分:工艺,如精雕细琢的金器,惟妙惟肖的石像(尤其是安详的佛相,质感的肌理),精湛的书法技艺。神话传说史实,一个个似乎都能衍生出一段段或浪漫或惊奇的故事。许多漫画都由此取材,如《天是红河岸》《黄金的鸟笼》《圣传》《幻兽星座》,看完漫画回过来看相关的展品,那些名字变得熟悉可亲。感觉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