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古籍

《独不见》的原文及翻译

2023-08-04 12:40:03 高考在线

《独不见》的原文及翻译

  独不见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⑵,海燕双栖玳瑁梁⑶。

  九月寒砧催木叶⑷,十年征戍忆辽阳⑸。

  白狼河北音书断⑹,丹凤城南秋夜长⑺。

  谁为含愁独不见⑻,更教明月照流黄⑼?

  独不见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dàimào旧读dài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⑺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2-3]

  独不见白话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独不见白话赏析

  《独不见》是沈佺期的一首名作,它描写了思妇之愁苦情状。

  首联写少妇及其所见。上句点出本诗的主人公为少妇,她所在之处为室内充满芳香的郁金堂。下句写她的所见,她看到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栖息着一对雌雄海燕,由海燕双栖而感到自己的孤寂。次联接着写少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上句点出时令和景物:时届九月秋天,处处响起妇女为远方征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这声音震落了树上的枯叶。下句由时令、景物,引出了少妇思夫之情:她的丈夫到遥远的辽阳(指今辽宁省一带)征戍已经十年了。三联进一步写少妇思夫之情:远在辽阳的丈夫已经好久没有音信了,而家在长安城南的少妇由于思夫而睡不着觉,感到秋天的夜特别长。“白狼河”,即今辽宁大凌河,“白狼河北”,即指上文的“辽阳”;“丹凤城”,长安的别称。末联上句说少妇长时间只能相思而不能与丈夫相见,究竟为谁而孤身独处呢?下句写那明亮的'月光却偏偏照射到少妇独处的帷帐上。

  全诗描写了闺妇思念征夫的苦闷心情,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团聚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本诗善于运用客观景物衬托主观之情。作者描写堂、梁和帷帐的华丽,海燕的双栖,以及月光的明亮,以反衬少妇的孤独寂寞和思夫之苦;写“寒砧催木叶”的景物,旁衬了少妇的孤独凄清;而春天的海燕和秋天的落叶,又暗示了少妇思夫一年到头始终没有间断过,更写出她的思夫之苦。

  在形式上,《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而此诗则是完整的七律。在初唐,七律还处于萌芽状态,写七律的作者不多,而作者却能够写出颇为完整的七律,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