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设计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设计

2023-08-17 15:13:01 高考在线

  一、教材分析

  《勤奋自学成大器》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勤奋自学,终于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勤奋,自学也能成大器。课文是从三个阶段来记叙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的:幼年的华罗庚就爱埋头琢磨数学题,失学后的华罗庚通过自学,掌握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19岁的华罗庚发表论文,震惊中国数学界。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第二学期,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能够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故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通过文本的学习,旨在不断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本领,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学生“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从而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奋”的教育,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真正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并能将意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华罗庚勤奋自学的那一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通过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很有帮助。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目标三: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从而体会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十分投入忘我的精神。

  通过挖掘课文的这一写作资源,设计以总分结构的形式写段,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题目”入手,寻找学文线索

  开学伊始,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自学”,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深究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最后回到整体,明确华罗庚在数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长期勤奋自学是分不开的。教学时,教师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学文线索。

  (二)从学习“生平简介”,走近人物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华罗庚,教师在出示人物生平介绍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段人物简介默读思考,说说自己对华罗庚的了解。通过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了解人物简介可从人物的身份、生活背景、成就、贡献等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抓人物最为突出的几方面连贯表达的能力,从而建立对人物初步的了解,这对学习文本,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 从读中学写,建立篇章意识

  在学生学习了“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华罗庚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这一情景描写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全文的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不仅需要语言积累,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叙述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中心,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的。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读中学会了写。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学文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在写作伊始可让学生抓“呆头呆脑”这一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随后再让学生选取相关素材进行写作。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