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金刚经纲领
2023-08-03 02:40:56念诵金刚经感应实例
2023-08-15 23:40:06金刚经的好处与作用
2023-08-13 06:46:30金刚经释义
2023-08-16 11:37:29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金刚经纲领
2023-08-03 02:40:56念诵金刚经感应实例
2023-08-15 23:40:06金刚经的好处与作用
2023-08-13 06:46:30金刚经释义
2023-08-16 11:37:29
《金刚经》总纲
《金刚经》总纲
读诵《金刚经》,不是做学问,而是实实在在地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闪电,坚固的钻石。下面是《金刚经》总纲,一起来看一下吧。
A、大彻大悟福德来:大彻大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这里是最彻底的淡泊名利。若达到如此的境界,灾难便自然而然地消除,福德则自然而然就来了。
B、四相不止有苦海: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在这里“相”为人与人之间来往互相牵扯个人利益的复杂关系。全句:不用无私的精神去对待那些复杂的关系就有苦海。
C、至公无私脱尘埃:至公无私:至,极、最;尘埃:尘土。这里指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苦恼,也就是说,达到至公无私的心念就没有苦恼。
D、相者水中捞明月:只要有四相,欲想修成正果就像从水中捞月亮一样。
E、相者眼里有金钗:这里的“相”是指“贪婪者”。贪婪者的眼睛总是盯着金钱,将金钱看成第一位,对金钱从不让步,就更谈不上什么施舍了。钗:在此代表女性,指眼睛总是盯着美色之意,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眼睛将被金、钗扎了。也就是说这些贪财者、贪色者都将被金钱、美色断送前程,男女同理。
F、世尊讲法四十九: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G、既是无来又是有:世尊讲的法,边讲边破除,以防执着,称“无”;虽然破除了,但他讲的法还是“有”。
H、布施无相因果增:布施:施舍;相:这里的意思是心念、要求、动作。本句意思:施舍者对接受者无回报的.心念,其功德要大于有回报心念的一倍。
I、无相方可莲花登:相: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无相:无四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说达到至公无私的境界,方可登上莲花台(即修成正果)。
J、法无定法世代兴:《金刚经》在结束语用了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四句偈全面地破除世尊自己讲的法,也是告诉大家“法无定法、定法非法、实践出法、后人说法”,佛教才能世世代代地兴旺;另一层意思是:不论哪个时代的众生,只要诵《金刚经》就会交吉运、大兴盛。因为,《金刚经》的法力实在太大了。
拓展阅读:金刚经讲义总说
此经、以法相譬喻为名称。以法即无法为实体。以无着住为宗旨。以离名相为力用。以熟酥喻为教相。凡讲一切经、必先出名称、以假名能诠实体故。体后必先明宗旨、以宗旨能趣实体故。宗后必须辨力用、以力用能修因克果、果上行因故。用后又须判教相、以教有权实之分故。此五重玄义、不可不知也。所谓玄义者、由玄门入妙理之谓也。云何名玄、谓了不可得。故经云、我于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者、是谓之玄也。云何名妙、谓不可思议。故经云、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是谓之妙也。佛说一大藏教、无非谈玄论妙而已。盖人之心、有五重之分、一粗心、二细心、三微心、四玄心、五妙心。粗细二心、为六道轮回之种子。微玄二心、为三贤菩萨、四果圣人之真因。唯一妙心、乃为成佛之本因。佛说此般若经。以微玄二心为方便、引入妙心为本怀。故扫三心、非四相、为菩提心之要务。所谓三心者、过去心已去、现在心不住、未来心未到、三者皆非实有、纯是偏计妄执、故须扫之。所谓四相者、我相、人相、由相待假而立、众生相、由因成假而立、寿者相、由相续假而立、四者纯由三假而立、本非真实、故应非之。三心代表一切妄心、故扫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四相内摄诸相、及俱生我法二执、非之即成不可思议之妙心。所谓破处即是显处。若不扫此妄心、何处觅得真心。若不非此四相、何处寻求实相。思之思之。而一卷般若经之正义得矣。兹将五重玄义、述之于左。
一释经题。此经以法喻为名。金刚者、譬喻也。其体坚固、譬实相般若、喻永无变坏之义。其用锋利、譬观照般若、喻能看破我法二执之义。其相光明、譬文字般若、喻由文字、能明诸法性空之义。若明文字性空、则我法二执无住脚之处、若破我法二执、则法怯皆成实相。此坚利名三者之义、唯一般若耳。般若、梵语之法相、译言妙智慧。妙者、不可思议之略称、为十法界之圆理。能观此理者、即是开佛知见之真修、超九法界中巨细众苦之海、到彼佛界中安乐之岸。梵语波罗密、属法相兼喻、华言到彼岸也。此七字为此经之别名。别名者、专用之名也。经之一字、为通名、凡佛所说皆名为经。梵语谓之修多罗、含义甚多、今但译之曰经。经者常也、谓经常之道。又经者径也、为修行成佛之路径也。
二显经体。此经以法即无法为实体。所谓法者、乃十法界之一切心法、色法、及诠解般若所立之名相也。所谓法即无法者、以诸法性空故。云何诸法性空、以诸法皆属因缘所生、缘生者、无自体性、故曰性空。或问、既曰性空、云何为此经之实体。答曰、善哉是问。须知一落言诠、即成偏见。何以故、以执一、而必舍一故。若执其法、为实体者、则必舍无法之非体。若执无法、为实体者、则必舍其法之非体。岂知但执其一者、皆非实体也、故强言之、以法即无法、为实体也。再强以往返俱言、法则无法、无法即法、亦似近于实体耳。或曰、云何强言之、又似近于实体耶。答曰、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凡言实体者、皆是曲引旁征、言外思义、以显实体、而言语思想、所不能及。故曰、不可思议。又曰、开口便错、举念即乖、必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得实体现前。是以必须净心、方识净心、一落言思、即成过谤。故曰、离四句之过。绝百非之谤、方能会到实体。何以故、若说有法、即是增益之过。若说无法、即是减损之过。若说亦有亦无法、即是相违之过。若说非有非无法、即是戏论之过。虽将四句之过、改辩百句、亦认为非、亦属谤法。故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何以故、法以因缘说故。若有四种成就利益之因绿、(亦名四悉檀)、说有亦可、说无亦可、说亦有亦无、乃至非有非无、皆无不可。所谓成就四种利益因缘者。一者世界、为成就欢喜益。二者为人、为成就生善益。三者能治。为成就破恶益。四者第一义、为成就入理益。若非成就、此四种因缘、便无可说之余地。在不可说处、讨得个消息、方是般若经之实体也。
三明经宗。此经以无着住为宗旨。宗旨者、趣向之义、趣向之含义有二、有能趣之智、与所趣之境。此经既然以法即无法为体、此体即所趣之境。至若能趣之智、当然以不住一切法为宗。略言之、故曰、无着住为宗也。故经中略释无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又广释历明无住云、不入声色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云云。所谓不入者、即不住之义、非避之之谓。乃在明了诸法性空、不起沾染、为能观智、自能达到般若实体。故以无住之智、为能宗之旨。四辨经用。此经以离相为力用。力用有二。一者、由因克果之力用。二者、果上行因之力用。所谓力用者、乃能力、威力、作用、受用也。能力作用、多属于因。威力受用、多属于果。所谓离相者、非泯灭一切法之谓、乃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也。故经中略释离相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乃至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若菩萨由因克果、唯凭化度众生、以众生为体性、能去分别之相。用四摄法行法忍力、而得解脱。合于无住、共趣般若实体。成就三德秘藏也。
五判经之教相。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结集为经、共有五时八教之分。五时者。所谓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槃时。八教者。分二种四教。一化仪四教、二化法四教。化仪四教者、谓教化之仪轨、如医病之药方。一顿教、示以顿超直入之方、二渐教、由浅入深、三秘密教、一会闻法、互不相知、四不定教、说大乘法、领会小乘、说小乘法、领会大乘、以领会不定故、故名不定教。化法四教者。谓教化之实法、如医病之药味。一三藏教、以小乘钝根、我执坚固、及执我所、谓为实有。乃就经律论三藏而立教、故说生灭四谛。二通教、通前藏教、为小乘之利根、通后别圆二教、为大乘之初门、乃说无生四谛。三别教、与前藏通二教不同。与后圆教亦不同。乃分别种种次第、发明十法界之因果、故说无量四谛。四圆教、将藏通别三种权教、融成一实教、无欠无余、圆融无碍、故说无作四谛。所谓判教者。乃判别一经之教义、属于何时何教者也。此金刚般若经、乃佛第四时所说、属于化仪、渐教中之渐后。渐后之说、带二权说一实、比第二时渐初、阿含经之藏教、纯权无实者、固为高出其上。比第三时渐中、方等经内之藏通别圆、三权一实教较深。以去藏教之权、留通别二教之权、作般若中、入圆教实理之前方便。故曰带二权说一实也。此经之教义高深、唯次于华严、法华、涅槃。以华严唯带别教一权、谓之一权一实。而法华、涅槃、无权巧方便、乃纯实无权。故曰、次于此三经也。以五味判教、为第四时之熟酥味也。
此经、有九种译本。今用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姚秦为五胡十六国之一、亦称后秦。标其姓者、所以别符氏之前秦、乞伏氏之西秦也。三藏者、法师之尊称、因深明经律论三藏之义理、译成华文、以利益此方人民、故称三藏、彰其智得也。法师者、为世人之法则模范、能导世人、脱离苦海、同登彼岸、故名法师也。鸠摩罗什、乃法师之姓名。译华言曰童寿、谓童年有耆德也。其父、名鸠摩罗炎。原印度人、游龟兹国、国王慕其道高学博、因以妹妻之、生法师。详见本传不赘。
本经讲义中所指若干分者。以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为标准。称序正流通三大分者。乃依道安大师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