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
2023-08-10 11:16:57苏东坡与王安的恩怨
2023-08-18 21:14:45浪淘沙令王安石词作鉴赏
2023-08-15 15:52:16王安石诗登飞来峰原文鉴赏
2023-08-06 02:23:39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
2023-08-10 11:16:57苏东坡与王安的恩怨
2023-08-18 21:14:45浪淘沙令王安石词作鉴赏
2023-08-15 15:52:16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读后感700字
2023-08-13 11:35:32
王安石梅花课堂实录
王安石梅花课堂实录
一、走进梅花
师:孩子们,先让我们静静地走进梅花,边欣赏边思考:梅花给你怎样的感觉?(课件展示梅花图,一幅幅冷艳幽芳的梅花,让孩子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味。)
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梅花很美,清新淡雅。
生:让我想起“梅花香至苦寒来。”
生:我觉得梅花真不容易,大雪飘飞,还能开得这么灿烂。
……
二、解读爱梅
1师:你们喜欢梅吗?
生:喜欢!
师:是的,有这么一个老人也是那么喜欢梅花。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生快速浏览,交流。
2研读珍爱梅图 玷污不得
生:我觉得第三段能体现老人爱梅。生读全段。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划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生读书,边读边划,有的还在边上写上评注。
交流
生:我是从外祖父说的话感受到的。有生以来,我听到外祖父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外祖父以前那么慈祥现在却训斥我妈,我感受到他对梅花的喜爱。
生:我也从这里感受到,外祖父以前是很慈祥的,而现在却因为梅花图而发怒,这正是体现他对梅花的喜爱。
师:你能读出外祖父的心情吗?
一生读,(生气的'成分不够)。师:这里有个问号,对,是反问句,语气要强烈。谁再来?
一生再读,这次好多了。师:我已经能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气。
孩子们跃跃欲试,师:这样吧,来把你感受到的外祖父当时生气的心情读给同桌听听。学生读的很投入。
生:我从爷爷的动作中也能感受到他对梅花的热爱。“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句中“轻轻刮、慢慢抹”我体会到在这点。
生:我还从他的表情中感到,他本来是慈祥的,现在却顿时拉下脸来。
师;是啊,作者为了突出外祖父的爱梅,不但运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进行了比较。
生:老师,这种对比还有呢,前面写我偶然摆弄他的古玩,他不甚在意,而现在仅仅因为我在他的画上留了个脏手印就训斥。我感觉到外祖父把梅花图看得比古董还重要。
师:是啊,在外祖父的眼中梅花是那么的重要。
生;但老师,我也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心里觉得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师: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欢梅花呢?同学们请再好好地读读课文。
三、感悟气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交流
研读梅的秉性
生:从“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知道,外祖父喜欢梅花是因为梅花有骨气、有灵魂、有骨气。
生:我也从这句话知道,外祖父喜欢梅花是因为梅花不怕寒冷,愈是寒冷愈是有精神。这让我记起了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讲的就是这种精神。
师:是啊 ,这就是精神,你能读出这样精神吗?
生读,自豪的读给同桌听。齐读。
师:外祖父爱的仅仅是梅花吗?请接下去再读读!
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外祖父还爱着中国,因为他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景遇里,总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他爱梅花其实还爱着向梅花一样的中国人。
生:梅花是有骨气的,而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也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外祖父爱梅花也就是爱这些有气节的人物。
师:能说说你心中有气节的中国人吗?
生“我知道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我知道文天祥,他有句诗歌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生:我知道岳飞
生:我知道不和奸臣同流合窝投江而死的屈原,还有誓死不屈的刘胡兰。
……
师: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都是外祖父心中的梅花啊。外祖父爱梅花,其实更爱着这些中国人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呢!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这段话。
生读
四、体悟眷恋
师:然今天,外祖父作为漂泊他乡的老人,那么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中国人,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是怎样的一种思念啊?同学们,请再读读课文,你能读懂他的思念吗?
生读课文,交流三次流泪。
1、第一次流泪
生:我从第二小节感受到,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想念家乡的诗句就会掉泪。
师;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生投入地读“每当……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外祖父,走进一个漂泊他乡的老人,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