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温庭筠和鱼幼薇

2023-08-05 13:10:40 高考在线

  温庭筠和鱼幼薇

  大唐有美女,大唐有诗文,这个遥远的历史朝代,常常给后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感怀。

  唐代最为有名的美女诗人,除了上官婉儿、李季兰、和薛涛外,就应该数得上鱼玄机了。论诗艺无疑鱼玄机独占鳌头,皇甫枚曾给予她极高的评价:“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全唐诗》瀚如烟海,揖录的女性作品却寥若晨星,上至武则天下到烟花女子,总共列出124位,而她们的传世名篇并不多,能自成卷册的惟有鱼玄机、薛涛和花蕊夫人3位。因为她们一般出身不高,或境遇悲惨,虽留有诗集,但后世正统的诗文选集一般不作收录。然而她们的作品毕竟是唐诗花园中璀璨娇艳的花枝,摇曳处,自有绝世风华。

  我今天要说的不是鱼玄机的诗文,而是她和初恋情人温庭筠之间的一段清澈绮丽的故事。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公元844年出生在长安。其父饱读诗书却功名未就。幼薇从小聪慧,在父亲熏陶下,七岁作诗文,十岁时,声名远播,被誉为“诗童”。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平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男人,一个比她大32岁的男人,一个她十岁就开始认识的男人,一个有才的女人最不幸的是遇见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温庭筠,他和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并称“温李”,是婉约派诗歌领袖,花间词鼻祖。

  当她还是鱼幼薇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声名远播,诗名大噪。温庭筠听说她十岁时就诗词俱能,所以特去她的家中拜访。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从鱼幼薇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开始,俩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几乎延续了鱼幼薇的整整一生。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玄机生得纤眉媚眼,肌肤白嫩,活泼灵秀,俨然一派小美人的流媚风韵。温庭筠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玄机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便以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沉思稍许,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据说,温庭筠接过鱼玄机递过来的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不禁大为叹服。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玄机的家,为她指点诗作,几近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鱼家。从此,温庭筠与幼小的鱼玄机就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不久,鱼玄机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不管当初来访时一流作家温庭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想法,过后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栽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悲剧的种子已经播下了,鱼幼薇开始了她的早恋,更确切地说是一厢情愿的暗恋。

  失去父爱的幼薇对经常出入自己家中的这个男人的感情日渐复杂,由敬重到依恋,最后竟萌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意。温庭筠大概应该属于那种很丑但很温柔的类型,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幼薇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体贴和温暖,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这个半老男人。对于这些,温庭筠是心知肚明的。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被人戏称为“温钟馗”,在美丽的女孩子面前他自惭形秽,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对幼薇那火辣辣的目光躲躲闪闪,装作看不懂。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突然的分离使刚刚学着经营爱情的幼薇顿时陷入无限的思恋和惆怅中。秋风渐凉,秋意渐浓,依然没有温庭筠的消息,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在诗中,鱼幼薇并未直接表露爱意,但却委婉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文字上的把戏自然瞒不过一代文豪温庭筠。接到信后,他左思右量,虽然大有感触,但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给徒弟一个安慰。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鱼幼薇始终没有接到温庭筠的回信,此时金秋已过,细雪纷纷,长安城外一边萧索,情窦初开的鱼幼薇俏丽窗前,心中的难过一阵紧似一阵,面对温庭筠木讷的表现,她虽然哀怨,但却无从发泄。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鱼幼薇又提笔给温庭筠去了一封信,心中又附了一首名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这首诗里,少女的哀怨跃然纸上,当温庭筠收到信后,连连长叹,凭心而论,对于这个学生,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喜爱是悬崖边上的情感,一不小心,他就会陷入万劫之地。年龄的差距或许还在其次,面貌的差距也可抛在一边,但师徒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果两人走在一起,虽有可能是佳话一段,但更可能被人诟病终生。温庭筠虽然诗文潇洒,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堪透世俗之观。面对鱼幼薇真切的表白,他再次选择了沉默,抱定以前的原则,没有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出于仕途的考虑,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此时新皇初立,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结构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庭筠虽然害怕与鱼幼薇相见,但为了前途还是硬着头皮站在了徒弟的面前。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此时的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风采更胜当年。对于这些变化,温庭筠看在眼里,但却依旧一副木讷的表情,师徒二人虽然把酒临风,但所谈之事却多为文辞义理和襄阳的风物。

  随着鱼幼薇年龄的增长,慕名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形在温庭筠心里,既有些落寞又有些欣慰。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对徒弟的提携也愈加尽力,在他看来,既然不能朝朝暮暮,那就必须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在回到长安之后,师徒二人见面的次数较之以往有增无减。鱼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师父终究不会走到一起,于是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少女的单相思,反而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之情,交往起来也再无女儿家的扭捏,直把温庭筠当作自己的父叔一般。

  温庭筠回长安,目的是希望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因此与鱼幼薇闲聊时也经常表露出自己对政局世事的一些观感。鱼幼薇听着师父高谈阔论、纵论天下之事,不由得也心驰神往,然而虽说本朝曾有女子为官,但毕竟也是少数,鱼幼薇冰雪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天气晴朗,师徒二人到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墙壁上题诗留念,这些人刚刚金榜题名,字里行间各个豪气干云。鱼幼薇在一旁观看,不由得心有所感,待他们题完后,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言绝句: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幼薇题完诗后,便和师父悄然离去,对于弟子诗中的情感,温庭筠看后也颇觉遗憾,但女儿之身毕竟与功名相去遥远,于是也未及多想,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了几句。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大为仰慕。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

  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

  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李亿的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发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咸宜观观主是个年迈的道姑,她为鱼幼薇取了“玄机”的道号,从此鱼幼薇成了鱼玄机。一个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的姑娘岂甘孤伴青灯做一世道姑。长夜无眠,鱼玄机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泪水和墨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

  进入道观后,鱼幼薇把满腔愁情寄托在诗文上,希望李忆早点到来。李亿把鱼幼薇寄养在咸宜观,本意也是要寻机前来幽会的,却无奈妻子裴氏管束极严,裴家的势力又遍布京华,李亿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从不曾到咸宜观看望过鱼玄机。鱼玄机诗每写成,都无法捎给李郎,她只有把诗笺抛入曲江中,任凭幽情随水空流。

  唐朝道教盛行,知名的道观多成了游览胜地和交际场所,许多才色稍佳的女道士便成了交际花。然而,咸宜观因一清道姑品性严谨,恪守规矩,所以一直保持着一分清净的局面,观中客人寥寥。李亿当时就是看中这里的清净才把鱼玄机托付到此。如今,鱼玄机也就只有守着寂静,与道友为伴。

  三年过去了,道观中人去楼空,只剩下鱼玄机孤零零一人了。就在这时,她听说李忆早已携妻远赴扬州为官去了。鱼玄机觉得自己被人抛弃了,她在冷清的咸宜观中深夜秉烛,写下了一首后来传诵千古的《赠邻女》诗: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开始过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她在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拜访。咸宜观中,鱼玄机陪客人品茶论道,煮酒谈心;兴致所至,游山玩水,好不开心;遇有英俊可意者,就留宿观中,男女之事。

  有一天,咸宜观中来了一位乐师陈韪。身材魁梧,相貌清秀,神情略带几分腼腆的他吸引了鱼玄机的眼光。鱼玄机茶饭无心,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上灯时分,终于在情思迷离中,摊开彩笺,写下一首露骨的情诗。第三天清晨,陈韪又来到了咸宜观。原来他回去后也对美艳含情的鱼玄机念念不忘,找准闲暇时间,又急急地来会佳人了……

  春天的一日,鱼玄机受邻院所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临出门前嘱咐贴身侍婢绿翘说:“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告诉我的去向。” 酒宴诗唱,一直乐到暮色四合时,鱼玄机才回到咸宜观。绿翘迎出来禀报道:“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去的地方,他‘嗯’了一声,就走了。”

  鱼玄机看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心中怀疑。入夜,鱼玄机把绿翘唤到房中,厉声问道:“今日做了何等不轨之事,从实招来!”绿翘吓得缩在地上,颤抖着回答:“自从跟随师父,随时检点行迹,不曾有违命之事。” 鱼玄机逼近绿翘,仔细检视全身,发现她胸前乳上有指甲划痕,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向她拍打。绿翘矢口否认自己有解佩荐枕之欢,被逼至极,她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

  鱼玄机一把抓住绿翘的脖子,把她的头朝地上撞。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身亡。鱼玄机定下神来,趁着夜深人静,在房后院中的紫藤花下挖了个坑,把绿翘的尸体埋了进去。

  过了几天,陈韪来访,问起:“为何不见了绿翘?”鱼玄机回答说:“弄春潮逃走了。”陈韪不敢多问。到了蝉鸣蛙叫的夏日,有两位新客来访。一客人下腹胀极,忙到紫藤花下小便,见有一大群苍蝇聚集在花下浮土上,驱赶开后又复聚过来。客人心中生疑,回家后告诉了作衙役的哥哥。官衙派人挖出了绿翘尸体。

  鱼玄机被带到公堂,抬头看座上,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遭拒绝的裴澄。她主动一五一十地交待了杀人经过。因罪行恶劣,她被处以斩刑。这年她还不满26岁。

  据说,在处斩的时候,鱼玄机忽然对行刑官说,她想说最后一句话。行刑官同意后,只见鱼玄机向人群扫了一眼,大声的说|:幼薇一生风流,接触男人不少,爱我的男人无数,但今天我想对天起誓:我这辈子,唯一真正爱过的一个男人,就是温庭筠。

  而温庭筠此刻正在人群之中,眼角充满了泪水,他痛不欲生,深悔不该把李忆这样一个男人介绍给了鱼玄机。

  温庭筠生平介绍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