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余光中的《乡愁》音频

2023-08-09 22:53:43 高考在线

余光中的《乡愁》音频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乡愁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

  2.指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去理解诗歌

  3.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情、情中理:两岸沟通、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表现乡愁的古诗词?(学生当场回忆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是啊,乡愁就是游子想家时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整体感知,诵读欣赏

  1.齐读注解①,了解作者

  补充背景: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国民政府军到台湾,台湾与大陆由于人为的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余光中也不例外余光中在台北的办公室靠着台湾东海岸,他说:“我看太平洋和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我凭窗而立,就可以直视海峡,可以眺望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这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余光中的故园情结是多么的浓烈!1972年,饱尝了23年乡愁之苦的余光中终于按捺不住,在台湾的寓居内,用了仅仅20分钟时间创作了《乡愁》,唱出了两岸人们共同的思乡曲1992 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圆了43年来的思乡梦;2004年春节,余光中在中央电视台亲自朗诵了这首诗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首诗的配乐朗读,感受诗人的浓浓乡情

  2.朗读悟情:

  (1)指导朗读:在诗中注明重音,朗读时语调舒缓,感情深沉,节与节之间要有起伏

  (2)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四.自主学习,合作鉴赏

  (一)赏析意象,感悟诗歌的情感美(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意象理解抽象情感的方法)

  1.乡愁本是十分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的?为什么选取这样的事物?

  【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邮票——写信可寄相思 (初涉人生,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的家书上)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张船票虽然窄小,却凝结着对妻子的不尽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坟墓矮小,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既无家书传达,又无船只抵达,其间的酸楚似乎已成了乡愁的全部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海峡虽然浅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远望大陆,这思乡之情就融进了这一湾海峡之中)

  【小结】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每个阶段的乡愁是否一样?这首诗的四个意象是按照什么关系排列的?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关系?

  【明确】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的一生的乡愁

  小时候——母子之情

  长大后——夫妻之爱

  后来 ——丧母之哀

  现在 ——恋国之思

  【小结】层进关系前三节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愈来愈强烈,过去的乡愁是为了衬托现在的乡愁,在最后一节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爱国之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以往乡愁诗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唱出了时代的共鸣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明确】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小结】诗人用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阐明抽象的乡愁,这就是创设意象意象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主要途径,写诗也要善于创设意象

  (二)赏析形式,感悟诗歌的音乐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不作重点讲)

  诗歌是非常注重形式的,这首诗形式完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引导归纳)

  【明确】

  (1)结构美: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匀称,每节诗人又注重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充分体现出自由诗的.特点

  (2)音乐美: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如“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加强了诗的音韵之美

  五.课时小结,拓展延伸

  ¨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他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 拓展延伸:席慕蓉的《乡愁》诗是如何表现缠绵悱恻的思乡之情的?

  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明确】这首诗共三节七行,但作者却别出心裁,运用奇特新颖的比喻通过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来表现浓郁的乡愁,就像是三幅画面,使诗句更具形象性,尤其是“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这个创造性比喻说明故乡依旧,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比较鉴赏: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学习这首诗,并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